一篇立意新颖的作文才能够得到老师的夸奖,作文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会写的文章,因为这也是我们向大家传递情感的载体,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说与做素材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说与做素材作文篇1
养虎为患
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近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只小虎崽还刚刚睁开双眼,连奶还没有断,他睁着双眼看着猎人,一点也不害怕。猎人看到小虎崽毛绒绒、胖乎乎。憨态可掬,分外喜爱。猎人一时高兴便将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猎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猎人带回一只小虎崽,觉非觉好玩,小孩子去抚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与他玩耍开了。
小虎崽在猎人家人的饲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荫趴下睡一觉,这样,人虎处得十分融洽,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也不躲,都习以为常。春风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冻了,人们收起猎具,开始下河捕鱼了。
猎人沿河捕鱼,十几天后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发现家中饲养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残留着血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都不见了。猎人感到一种不祥正向他逼近,他被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扑去,只几口便将他咬死了。
?释读】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说与做素材作文篇2
昨天下午,我学完英语回来,发现天空很特别,让我对这一片天空产生了喜爱。你看!这天空的后半部分都是深蓝色的、看上去像浩瀚无银的大海,又风平浪静;深蓝的前面是天蓝色,就如游泳池里的水一样,多么清,就像一面镜子,亮得可以照到世界各地!天蓝色的前面是碧蓝色,就像荷塘里的水的一样,被荷叶染成了碧蓝色;浅蓝色就在碧蓝色的前面,它浅得都不像蓝色,但却像白色一样。最浅、最前面的颜色就是白色了。白色特别纯洁、它就如白纱裙的颜色,白得透明,非常好看。今天的蓝天也别有一番色彩:天空特别蓝,又有点浅,蓝白相间的,美丽极了!天空的白云也随着一阵阵微风慢慢地飘动,一朵朵棉花似地飘浮在天空,正缓缓地向前飘动呢!天空可真是一幅神奇又美丽的画卷!它可真是一位神奇的画家!
说与做素材作文篇3
【中考备考作文试题】
花苞盛放,源于大地的滋养;飞鸟翩跹,源于天空的辽阔;而幸福,源于关爱;甜蜜,源于成功:思想的深邃,源于生活的磨砺……
请以“xx源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阅读文题,需要读题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最直观的印象“补全”,前面缺少主语:什么事物或什么情感或什么思想;后面缺少宾语:前面所填对象的根源。完善文题时,需保证前后一致,若不然,所填的词句,就没有了因果关联,亦不能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真实地展示出来!构思文章,可从“引起往事的回忆一一打造画面或细节一一悟透根源或本质”的思路入手,亦可以用开篇点题,然后给出情境渲染作为溯源铺垫,不过文章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源”字上,以写清楚整个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说明白为什么源于,怎样源于,然后才能自然地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来。
淬炼主旨时,可以在叙写回忆事件(亲人的理解、朋友的亲近与沟通、陌生人的微笑与激励等)的基础上,抒写对这件事追寻印记的独特感受;可以在雕琢事件过程中的细节描写(收割麦子动作:蹲、拢、抓、割;阳光下农夫含笑、翘起的嘴角的神态……)的过程中,彰显自己对人生根脉的思考顿悟。回顾自身经历的事件经过,找到自己成长蜕变的印记,思考心灵涅檠的根源,追寻自己思想颖悟的原因,才能由事件当中,领会生命的真谛,进而贴切而自然地升华文章的主题。
【推荐素材】
素材一: 10月,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关于拾荒老人擦垃圾桶的照片,老人53岁,来自铁岭,平日靠拾荒为生,蓬头垢面,穿着破烂,经常在马路边擦垃圾桶,风雨无阻。老人被网民所熟知,许多网友纷纷表示看完真的被感动了,并称其为“最美拾荒老人”。
素材点拨:这是平常人的故事,这类素材是探究人性内质的层面题材。它们也许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很矛盾:穿着破烂不堪的“拾荒老人”与城市的亮丽并不协调,甚至有些刺眼;脏兮兮的老人每天风雨无阻、无怨无悔的擦着垃圾桶时,洁净的垃圾桶却是很养眼。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感动一一并不光鲜的外表下,却绽放着素朴的人性的美好。生命的亮色源于心灵的'坚守、精神的富有。
素材二: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她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从村庄东边掠过的凉风让母亲神清气爽,而道路两旁盛开的野菊花,则让年轻的母亲欢喜不已。每天,母亲都会起得比这个村庄还早,睁开眼,她就开始为全家人的生计而筹划一天要做的事情。有时,整整一天,我们都很难看到母亲的身影,她像那些精力旺盛的男人一样,在土地上操劳一天。傍晚时分,母亲才会满带泥土的气息,踏着缕缕升起的雾霭回到家里,顾不上洗把脸,她就钻进厨房,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为我们打理晚饭。母亲的身影在摇曳的灯光里时而忽长忽短,时而忽明忽暗。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村庄简单、温暖、粗糙,但让人留恋。我很多次从我工作的遥远的城市赶回母亲的村庄,我看到了干涸的河流,还有河床上被人遗弃的鱼骨。风车和水磨已经被尘埃湮没了一大半,再也不能转动,不能呼吸。我安静地在母亲的村庄入睡。母亲的村庄朴素、明亮、安静,一如她温暖的怀抱。
一一姚秦川《母亲的村庄》
素材点拨:这类素材,是身边的“熟悉”的原型,可以是温暖源于简单的留恋,可以是生命源于默默的奉献,可以是因不知而拥有的幸福,源于内心的宽广的给予!环绕于我们周围的,有向日葵的亮色的灼烤,更有梵高的为了艺术追求而牺牲生命的疯狂,这些,源于对自己信念的渴望,源于对理想的追寻。
素材三:卓别林在essanay电影公司,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也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埃德娜·珀维安斯。《流氓》让他开始用喜剧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工作》中强烈的讽刺意味,让他得到掌声的同时,为日后的“共产主义倾向”打下基础。在这之后的《女人》《在银行》和《警察》让他在民众中声名大噪,也给他日后的流亡生涯埋下了伏笔。他的喜剧,亦是他的人生。
素材点拨:这类素材,源于艺术,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这个素材,既可以作为升华文章的脚本,也可以将自身对艺术方面的追求,和这些名家的艺术人生链接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艺术王国的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的:唯有有着相似经历的体验,才能写出真实而优秀的文字来;升华主旨时,才能挖掘出根源。
【佳作示例】
暖,源于爱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唐雯洁
坐在窗前,静静地聆听雨声。淅淅沥沥的雨声轻叩着窗子,似是在点润记忆的纱帘。打开窗,微风乍起,卷起一丝清甜的雨,浅吻着额角。一点点的幽寒,似墨在水中弥散。心中,却乍然暖和了几许。
深秋了。却又是一个无月的夜晚。我坐在床上,透过那个很高的窗,看见外面。阴沉沉的天,冷意浸在无边的黑暗之中。
顺手又打开了一盏灯。许是觉得这屋子里确实不够亮堂。还是什么,被什么淹没,以至于找不到光明。我捧起一本书,很美的散文,却那么忧伤。眼前,便模糊了又清晰,再模糊、再清晰……终于,将书扔到一边,干坐着。没有表情,也不想有表情;没有思绪,也不敢有思绪。于是便望着正前方的一片白色,发呆。
突然,似是听到了一阵脚步声。那是廉价的凉拖和水泥地所摩擦发出的特有的声音,很是响亮、清晰,拖着长长的、干脆的调子,越来越响。
忙侧身,躲进冰冷的被窝。我看见他的影子,逐渐向我走来。依旧那么坚实的身廓,却显得有些说不出的苍老。又忽的想起刚才,他瞪大的双眼,紧蹙的眉毛,上扬的腔调……闭上眼,不再看,不再想。
他将被子向上拉了拉,填住我脖子后的小空洞;他手上浓烈的烟草味,抑郁着内心。他在我床边坐下,似是拿出了打火机,“啪”地一声,然后许久,我又闻到了一阵烟草味,愈发的浓烈。
他站起来了,床板吱吱呀呀的声音告诉我。然后,在那寂静到冰冷的空气中,我听到了一曲生命的绝唱,轻轻地,似乎又杂揉了许多东西。有呵护一个泡沫的感情破碎的失望;有怜悯一轮明月被阴云深埋的细腻;有寂寞一个孤寂的角落的优柔……那是清晨的露水对花的情谊,是怜惜,是呵护,还是纵容一切。不可得知,却又不得而知。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她美丽的脸庞上时,他却那么不经意地消匿,只留下一道若无的水迹,感念曾经有它的存在。阳光是照进了窗呢,否则,我的脸上怎会有两条狭长的水迹?亲情,在那一刻,被深刻的诠释。
是爷爷!
心底涌起一阵温暖,忽的,便明白了什么。当他替我关上灯、脚步声尽了的时候,我重又打开灯,抽出那张78分的试卷和一只红笔……
两个不一样的窗台,那份温暖和爱意,依旧。即使现在我已离开老家,但爷爷对我的关心,却永远引导着我、感染着我。也许,正是这短短的一声叹息,改变了我的人生,充实了我的人生。如果我的生命少了它,将是怎样的颓败!
对于窗子来说,最大的影响便是洒在她身上的阳光、月光;对于阳光、月光来说,最大的影响便是琢磨它的我们;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影响,融在那一声叹息里。只因,身上所感受到的温暖,源于心中最深切的爱!
【教师点评】
幽寒的夜,因了爷爷掖被子的细节,因了烟草味的弥漫,因了这份祖孙情的感念,心底因失败而落寞的荒芜,渐次涌起了温暖和爱意,正是这份源于爱的暖,改变了颓败的心理,使得孩子的内心充满了阳光和前行的动力源。文章的构思匠心独运,将心理改变的轨迹,留白在成长的思考与顿悟中,付诸于实际行动里,更是自然地将主题“生命中的暖源于爱”流泻在字里行间,愈显独到而深刻。
说与做素材作文篇4
从大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缺少新鲜的素材。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作为刚步入初三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主要方法有三条:
一,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二,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三、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讲到的在现代文阅读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这可以一举两得,学生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
说与做素材作文篇5
百发百中
?成语】:百发百中
?拼音】:bǎifābǎizhòng
?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箭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箭,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说与做素材作文篇6
1、写日记——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虽然比较传统但是很奏效,用起来也很容易。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先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时可以记得详细一些,如果你真的不能详细的记录也可以简单地先把事情的大致内容记下来。一些细节等以后用到时再回忆。所记的内容一定要有意义,要健康,这一点很重要。字数可以是数百字也可多一些,这有你的写作水平来决定。记录时一定要记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我们在日后回忆的时候也会很方便。
2、做摘抄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看书阅读将一些好词好句或者名人轶事摘抄下来,储备到自己的素材库中为以后作文服务。着这里摘抄的内容和范围一定要清楚,千万不能什么都抄,要有所选择和借鉴。应掌握这样几个原则:(1)内容不新颖,全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没有新意也无创新可言的内容不要抄。
(2)经常看见的常识性的素材不抄。
(3)内容太深奥太难理解的素材不抄。
(4)内容不健康的素材不抄。
3、广收集——这里是指有意的广泛收集写作文的素材。
形式包括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别人的交流谈话中搜集有用的写作素材,并把它们记载本子上,为我们作文服务。
说与做素材作文篇7
高二升高三的同学即将面对高考,那如何来对待高三的语文学习呢?有的同学会说:“高三语文学习就是以复习、练习、考试为主。”其实不然,语文学习强调“积累”,高三的考前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学习方法,往往对于语文高考、尤其是高考写作起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那么如何来积累呢?这里我就向大家提出几条建议:
多阅读一些文史哲类书籍
在高三的学习中仍然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些文史哲类的书籍。这样既有助于放松自己的心情,又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例如:古文就可以阅读《史记》、《古文观止》、《历代经典山水游记》等,每天一篇不仅是对文学底蕴的积累,而且提高了古文的理解能力,要知道很多的高考古文题就是出自这些书籍。也可以阅读一些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如:李白、杜甫的诗篇、舒婷、海子的诗集等,以诗歌来加强自己语言的凝练性与写作的想象力。更可以阅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加强自己对世界的理性思考。
多欣赏一些经典中外名曲
课余时间,调节心理不妨听一听经典名曲。从贝多芬到莫扎特,从《高山流水》到《二泉映月》,从西方到东方,从古典到现代,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就谈到了现代文化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如果平时没有任何积累、任何思考的话,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呢?广而言之,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建筑、书法、篆刻等都是陶冶情操的艺术,能使自己在其中徜徉、快速升华,以便渐渐促使自己具有感悟人生、体会审美、阐发理念的本领!
多理解一些课内有名篇目
其实,我们很多学生往往不重视课内的作品,在高三的学习中把其扔在一边。殊不知,对于课内的作品,尤其是经典的作品,再欣赏一下、回顾一下,是非常有利于语文学习的。因为这是对知识的反复记忆,对于积累来说便是更为深刻、对于运用来说更游刃有余。一些课本中作家精辟的语言、一些名人的有趣的例子,完全可以作为写作的生动的材料,而不必辛苦的另寻他径。
说与做素材作文篇8
“生活在别处”是一种虚妄的追寻。“别处”的生活永远值得我们去追寻,然而,它却是不真实的。“别处”仅仅是用来调剂“此处”的,真正的生活不在“别处”,而在“此处”。生活就在此处,就在眼前,就在此刻,就在我们手里。慢慢走,欣赏一路的风景,不为别的,只为“生活在此处”。当你有选择的时候,不是选择正确的,而是选择不让你后悔的。昨天已经成为历史,翻过了就无须再遗憾;明天尚未到来,尽管它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毕竟还是个未知数。过去如何痛苦,未来如何美妙,都不是最重要的。珍惜属于你的每一个今天,用心地过好每时每刻,因为生活在此处,在此刻,在当下。
世纪,法国天才诗人兰波创造了“生活在别处”这句话;世纪,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把这句话弄得世人皆知了。
“生活在别处”是一种虚妄的追寻。“别处”的生活永远值得我们去追寻,然而,它却是不真实的。每个人都向往着“别处”的生活,其实,“别处”仅仅是用来调剂“此处”的,真正的生活不在“别处”,而在“此处”。
有位帝王穷尽毕生精力,终于称霸世界,但他也老迈于病床了。两个孙子在床前嬉戏,其中一个问:“爷爷,您现在最想做什么?”
帝王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疆土,悠悠地说:“让我带你们俩在夕阳西下的海边,散步五分钟,这辈子我就满足了。”
帝王在人生迟暮时终于明白了“生活在此处”,遗憾的是,他明白得太晚了。谁能在当下的生活中满足,并享受其丰盈的蕴意,谁就是有福之人。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追寻和安享都只是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生活本身。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自己的“此处”便是他人的“别处”,是他人憧憬和向往的地方;在他人眼里,你的“此处”很美,但你却浑然不觉,或根本不懂得去珍惜。
这是因为我们总习惯以自己的想象去描述别人的生活,但当“别处”成为“此处”时,渐渐就会失去当初的感觉,继而厌倦,又想寻找新的“别处”,永无止境,永不满足。其实,生活就在此处,就在眼前,就在此刻,就在我们手里。慢慢走,欣赏一路的风景,不为别的,只为“生活在此处”。
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得更加灿烂。人生是一个过程,而绝不只是一个结局。如果真的让你一下子就得到你想要的那个结局,而让整个过程不复存在,你会愿意吗?
我们总是梦想着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这本身也许并没有错,但如果过于执著于未来,而为现实苦恼,那就违背了自己的生活,我们的一生就注定只能在埋怨、牢骚和不如意中度过。
明天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谁也无法改变,所谓远虑大多数时候是在杞人忧天,于事无补。你现在就生活在此处,而不是遥远的“别处”;你就生活在此时此刻,而不是未来的任何一个时刻。
印度有位著名的哲学家,迷倒了不少女人。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敲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就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虽然哲学家很喜欢她,但他仍回答道:“让我考虑考虑!”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别罗列出来,才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抉择。他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中。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时,应选择尚未经验过的那一个。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有素材的作文5篇
★ 奋斗素材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