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范文网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8篇

我们的心得体会都是建立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经历上的,工作心得让你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8篇

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罗贯中编选的历史小说。这本书十分的吸引人,当中,我最欣赏的是诸葛亮。说起诸葛亮,真可谓家喻户晓。如此一个熟知天文地理、古今贯通、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甚至能呼风唤雨的谋士,看来刘备三顾茅庐是很值得。

果然,诸葛亮刚出茅庐便立了功。火烧新野,把曹军打的焦头烂额,使原本对诸葛亮的才智有怀疑的张飞、关羽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如草船借箭,诸葛亮早料到三天后有大雾,轻而易举的借到了十万支箭。一向自大的周瑜都不得赞叹道:“先生神算,使人佩服。”刚借完箭,诸葛亮又生一计:火攻曹军,还竟然能呼风唤雨借来东南风住周瑜火攻,烧地曹军十分惨重。曹操侥幸逃脱,诸葛亮又生一计,各处埋伏兵马,最终被关羽放行,从死里逃生。

至于之后三气周瑜,更是突出了他的谋略过人。周瑜气量狭小,自以为是,自我智不如人,便把诸葛亮看作眼中钉,恨不得将其置于死地.谁知诸葛亮聪明绝顶,周瑜害其不成反遭其害.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自讨没趣,到最终连自我也被诸葛亮气死了.以致于周瑜死前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自出茅庐之后巧施妙计,屡试不爽。指挥作战无往不利。他用自我的传奇的一生为《三国演义》这部著作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篇3

我爱读书,因为书里不仅仅有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在所读过的书里,我最喜欢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中主要写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群雄争霸的故事。这其中最让我着迷的,是书中那些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三国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他有勇有谋,忠心护主,屡建奇功。在大战长坂坡的故事里,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从千军万马中单枪匹马救回阿斗后,刘备既感激又担心,他把救回的阿斗摔在地上,说:“为了你,差点损失了我一员大将!”赵云见后感激涕零,他跪在地上回答说:“我就是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您的恩情!”这段故事不仅仅让我看到了刘备的仁德,更让我看到了赵云这员虎将的忠义与勇敢。古人云:“古来冲阵扶危主,仅有常山赵子龙。”我为他七进七出的英勇而震撼,同时也为刘皇叔庆幸:得这样一位忠心的将士足矣!

除了赵云,《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值得敬佩的人物。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我折服于刘备的仁德,为他得到左膀右臂而高兴;当周瑜打黄盖巧施苦肉计时,我敬佩黄盖的忠肝义胆;当关羽义释曹操时,我为关羽的义薄云天而赞叹不已

三国的故事道不完,但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讲仁义道德的人,永远被后人赞颂。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培养自我的道德情操,做一个有仁义道德的人。忠诚、勇敢、善良、仁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就是这样吗?无论时代如何更替,这些精神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发扬、传承!

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篇4

乱世出英雄,在这战火纷飞、烽火连天的战乱年代里,英雄豪杰数不胜数,一个个英雄故事激励人心!草船借箭、单刀赴会、大战长坂坡、火烧赤壁……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牵动着我的心。《三国演义》最生动的部分就是对人物性格和外貌的描写,并把外貌与性格联系起来,比如,曹操,白脸体现他是一代奸雄最直接的描述,用这样的方法让文章变得栩栩如生,让我百读不厌。

?三国演义》这本书把历史变得更加有戏剧性,许多事都好像令人难以置信,引起我的种种猜测。它把一个人说得十分夸张,像刘备两耳垂肩之类的描写,让文章变得更加有趣。细细地品味每回的内容,其实它正是在告诉我们一些大道理。书中的忠臣有很多,以忠义为代表的关羽、赵云、郭嘉等。而奸臣小人,如杨松、吕布,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忠义是一个英雄身上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对我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在乱世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其中对曹操的描写极为生动:白面细眼长髯。把曹操评价成了“奸雄”,在我看来,其实未必,曹操也是个英雄啊!他大战官渡,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终身理想就是“以安民定天下”,这造就了曹操强大的魏国。可曹操为什么被称为奸雄呢,就因为他曾经面对陈宫说过一名十分自私的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是当时的曹操对权力的渴望,可是直到曹操去世还没有实现自己的霸业梦,但是坚持不懈让他的军队变得兵强马壮,这种精神也是十分可贵的。所以曹操也是个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诸葛亮对我来说就是个神人,他是智慧的象征,是刘备霸业的奠基人,他以智服人,让不是那么“听话”的张飞也对他服服帖帖的。他舌战群儒,让东吴的众家谋士都“目瞪口呆、哑然无言”。他初出茅庐便火烧博望,让夏侯敦和曹仁心惊胆裂……诸葛亮是一位绝无仅有的能人志士,他甘心为刘备的霸业而赴汤蹈火,鞠躬尽瘁。他熟知天文地理,顾全大局,让我对这样一位世间奇才深感敬佩。文中对诸葛亮形象的描写是羽扇纶巾,从中体现出了他淡定自若的智慧,也让我想起了苏轼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那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了辅佐阿斗他曾经几天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工作,所以诸葛亮死时,年仅59岁,英年早逝这让我感到深深地惋惜。

赵子龙是武将里“勇”字的一个代表,他在曹操百万军马中杀了一个七进七出,并保护着幼主阿斗,立下奇功。赵云是一个虎将,是忠臣,他的一生都在战火中度过。有一件事是最让我惊叹的,子龙年已七十却还能力斩五将,他的威风形象因此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他奋勇杀敌时,如入无人之境,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后人有赞美子龙的诗: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日救主雄。

看着昔日的英雄豪杰,心中升起无限的钦佩,他们的智慧,他们的豪爽,他们的义气,让我难以忘怀,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篇5

这是一部令我荡气回肠的书籍,这本《三国演义》是我的最爱。在书里描绘得令人心潮起伏的战争,无数的豪杰英雄,血洒疆场的将军美人无不让人怦然心动。可是细细的品位三国,就能感受到这是人性的五味杂陈。生动的描绘了在那个时代政客枭雄们对于国家,地位的人性披露。

我喜欢武圣关羽,在我的感受中他是一个正义的化身。勇猛且充满了智慧,刚毅中带着一位将军的英雄气概。我喜欢他的义气,可以为了兄弟付出一切的精神。自从和刘备结拜后,便死心塌地的为他征战,数十年来立下了赫赫战功。

对于他的朋友他能够坦诚相待,推心置腹,从不耍奸计。对于敌人他能够常怀仁德之心,以德报怨,铭恩于心,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彰显了他的大义。最终以勇猛善战,义薄云天,忠心护国而成为一代名将。

我十分敬佩关羽,他是我学习的榜样。他让我学会了正义,为一切不平事挺身而出的品格。对于朋友,要真诚相待,以心相交。对于国家我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忠于祖国,要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像他一样爱国的人。

看了很久《三国演义》,在这碗充满五味杂陈的汤里有苦,有甜,也有辛酸,也有让我十分感动的地方。那以礼贤下士的着称的刘备便是一位。读了刘备的一生感悟非凡。刘备自小不得意,可他却有着中兴汉室的志向。并且为此韬光养晦,学习了数十年。有了机会他就牢牢的抓住。但是在他起兵的头二十年是屡战屡败。可是却又屡败屡战,足见他的毅力和为了国家的不辞辛苦。我想我们就要学习这种不怕输,在哪里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精神。

?三国演义》不仅精彩在战场的厮杀,也表现在各自军营里智者的斗争。有卧龙称号的诸葛亮一直是我认为最聪明的人。在面对敌人的强势,他总是以微弱之力取胜,而且每次都是智慧的取胜。这让我惊讶之时,也让我学会在面对强敌时,不能硬碰硬,可以通过智慧取得胜利。对于中学生来讲,这种精神对于我们的学习是应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动一点脑筋。

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篇6

今日,我读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所以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可是,曹操随着自我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明白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所以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了一个午时,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篇7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西周末年,七国纷争,被秦统一;秦灭之时,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传到汉献帝,国家又一分为三。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朝政日非。天灾人祸致使天下百姓对朝廷极为不满,群雄蜂起,反抗腐败的朝廷。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最后三人于桃园之中对天盟誓,结拜为兄弟。

桃园三结义,三人异姓,又以兄弟相称,可见刘、关、张三人所取,在同心同德。从初战告捷到弃官而走,无不共同进退。但今天同学们可不要效仿他们,只需学习他们的互相友爱、真心对待即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都是母亲在关爱我们,我们却没有关心过她们。有时母亲打骂你,你就会在心里埋怨,觉得父母偏心,别人骂你打你时,你总会在心里呕气,想报仇。其实,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怀,多一分关心国家大事,那么,世界将为我们而改变。就像这篇课文,它告诉我们每个人之间都能互相友好,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对每个人真心相待,就像这桃园三位英雄豪杰,他们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看那义气深重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仁义爱民的刘备,他们如今结义在桃园,他们如此的互相关爱,互相理解,让人十分敬慕。这互相关爱,真心相待的精神将永存下去。

心得体会三国演义读后感篇8

近期,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作者是罗贯中,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代表作,便是这本让人读的津津有味的《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草船借箭这一故事,主要内容是:周瑜听闻诸葛亮早已知晓他借蒋干除去蔡瑁,张允的事,更觉得应除去诸葛亮。于是他让诸葛亮在10天内造好10万支箭。诸葛亮听了,说:”军区紧急,10天造好想必会误了大事,只要3天便可。”并立下军令状,造不好甘愿受罚。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草船,600多名军士和若干草人,直到第3天五更才趁着漫天大雾,和鲁肃向曹营出发。曹操见漫天大雾,担心出兵会失利,于是命手下朝船放箭。此时诸葛亮正和心惊胆战的鲁肃喝酒。船的一边箭满了,他又把船掉转方向收箭。直到所有草人都密密麻麻的插满箭,他才令船急回,并让士兵大喊:“谢谢丞相箭!”后来鲁肃一五一十的把借箭经过告诉给了周瑜,周瑜知道后,自叹不如!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凭一己之力就借到了十万支箭,还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

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著名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桃园三结义、关羽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这些故事都描写了书中人物的英勇无畏、机智勇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你为谁工作的读后感参考8篇

读大林小林读后感8篇

你为谁而工作读后感优质8篇

你为谁而工作读后感8篇

小学生读后感优秀8篇

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优质8篇

上甘岭电影观后感参考8篇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心得体会8篇

上甘岭电影观后感8篇

观看百团大战观后感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535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