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背景和文化差异,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例如语言、数学或科学,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观察辨别、逆向推理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过程。
◆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由此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是重点
◆难点:例4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平行线的判定
2、平行线的性质
二、1、合作学习:
如图,直线ab∥cd,并被直线ef所截。∠2与∠3相等吗?∠3与∠4的.和是多少度?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图中有哪几对角相等?
(2)∠3与∠1有什么关系?∠4与∠2有什么关系?
2、你发现平行线还有哪些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cfa432de1b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做一做:
如图,ab,cd被ef所截,ab∥cd(填空)
若∠1=120°,则∠2=()∠3=-∠1=()
4、例3如图1-14,已知ab∥cd,ad∥bc。判断∠1与∠2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1与∠ba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2)∠2与∠ba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3)那么∠1与∠2是否相等?为什么?解:∠1=∠2 ∵ab∥cd(已知)
∴∠1+∠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d∥bc(已知)
∴∠2+∠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1b3da2fcd1a2bc图1—14∴∠1=∠2(同角的补角相等)
讨论:还有其它解法吗?如不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个性质是否可以解?
5、练一练:(p、14课内练习
1、2)
6、例4如图1-15,已知∠abc+∠c=180°,bd平分∠abc。
∠abcbd与∠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2)∠d与∠ab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3)∠cbd与∠abd相等吗?为什么?
解:∠d=∠cbd ∵∠abc+∠c=180°(已知)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a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平分∠abc(已知)
∴∠cbd=∠abd=∠d想一想:是否还有其它方法?(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
7、练一练:
如图,已知∠1=∠2,∠3=65°,求∠4的度数。
三、拓展
12a34bd图1-15ccd
1、如图1,已知ad∥bc,∠bad=∠bcd。判断ab与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已知ab∥cd,ae∥df。请说明∠bae=∠cdf d c
aba图1 b fecd
四、知识整理:
1、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思维方法:如不能直接证明其成立,则需证明它们都与第三个量相等
3、要注意一题多解
五、布置作业
p、15作业题及作业本
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性质公理推出性质2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用它们作简单的逻辑推理;
2。感受原命题与逆命题,从而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能在推理过程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
【对话设计】
?探索1〗反过来也成立吗
过去我们学过: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反过来,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句子都是正确的。
现在换一个例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是对的。反过来,如果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对吗?
再看下面的'例子:如果一个整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对吗?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对不对?
?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因果对调),就未必正确。
?探索2〗
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怎么说?它还是对的吗?完成p21的探究,写出你的猜想。
?推理举例〗
如果把平行线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看作是基本事实(公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理证明平行线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a∥b,
求证:∠1=∠2。
证明:∵a∥b,
∴∠1=∠3(__________________)。
∵∠3=∠2(对顶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探索3〗下面我们来证明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请模仿范例写出证明。
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a∥b,
求证:∠1+∠2=180?。
证明:
?探索4〗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1)若a∥b,可以得到∠1=∠2。根据什么?
(2)若∠1=∠2,可以得到a∥b。根据什么?根据和(1)一样吗?
?练习1〗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1)∵a∥b,∴∠1=∠3(___________________);
(2)∵∠1=∠3,∴a∥b(_________________)。
(3)∵a∥b,∴∠1=∠2(__________________);
(4)∴a∥b,∴∠1+∠4=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a∥b(___________________);
(6)∵∠1+∠4=180?,∴a∥b(_______________)。
?练习2〗
画两条平行线,说出你画图的根据;再任意画一条直线和这两条平行线都相交,写出所生成的角当中的一对内错角,并说明这一对角一定相等的理由。
?作业〗
p25。1、2、3、4。
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2.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重点难点
1.平行的三个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2.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
学生齐答: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
学生答: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
二、新课
平行线的性质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怎样说明它的正确性呢?
方法一通过测量实践,作出两条平行线a∥b,再任意作第三条直线c,量量所得的同位角是否相等.
方法二从理论上给予严格推理论证.(以下证法,教师可视学生接受情况,灵活处理讲或者不讲)
已知:如图2-32,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1=∠2.
证明:(反证法)
假定∠1≠∠2,
则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ob′=∠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过o点有两条直线ab、a′b′与已知直线cd平行,这与平行公理矛盾.即假定是不正确的.
∴∠1=∠2.
另证:(同一法)
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0b′=∠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d(已知),且o点在ab上,o点在a′b′上,
∴a′b′与ab重合(平行公理)
∴∠1=∠2.
平行线的性质二:两条平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启发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已知、求证,并作出相应的图形.
已知:如图2-33,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3=∠2.
证明:
∵ab∥cd(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
∴∠3=∠2(等量代换).
说明:如果学生仿照性质一,用反证法或同一法去证,应该给以鼓励.并同时指出,既然性质一已证明正确,那么也可以直接利用性质一的结论,这样常常可以使证明过程简单些.然后介绍或引导学生得出上面的证法.
平行线的性质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求学生仿照性质二,自己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请程度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最后对黑板上学生的板书进行全班订正.
已知:如图2-34,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
求证:∠2+∠4=180°.
证法一:
∵ab∥cd(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4=180°(邻补角),
∴∠2+∠4=180°(等量代换).
证法二:
∵ab∥cd(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180°(邻补角),
∴∠2+∠4=180°(等量代换).
例已知某零件形如梯形abcd,现已残破,只能量得∠a=115°,∠d=100°,你能知道下底的两个角∠b、∠c的度数吗?根据是什么?(如图2-35).
解:∠b=180°-∠a=65°,
∠c=180°-∠d=8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
小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1.从因果关系上看
性质:因为两条直线平行,所以……;
判定:因为……,所以两条直线平行.
2.从所起作用上看
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两角相等或互补:
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三、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1、∠3、∠c、∠bac+∠b+∠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教后记:.
学生学习了这个平行线的性质后,不能理解它的用途,两直线平行不知道应该是哪些角应该相等,哪些角应该互补,哪个是前提哪个是结论不能充分的理解。导致使用的错误。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图形的认识能力仍有待提高。
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篇4
【知识要点】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链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这三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边;(ab、bc、ca)
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顶点;(a、b、c)
相邻两条边所夹的角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又叫做这个三角形的角(∠a、∠b、∠c)
三角形的内角的邻补角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角
2.三角形的表示为△abc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高、中线、内角平分线(三条高所在的直线都交于一点,这个点叫
做三角形的垂心;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相关的结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5.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条边
6.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7.多边形:由在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若干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
做多边形
这些线段叫做这个多边形的边;
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多边形的顶点;
相邻两条边所夹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又叫做这个多边形的角
多边形的内角的邻补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
8.对角线: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由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 n -3)条;( n 表示边数)
多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n 表示边数)
9.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
(1)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n 表示边数)
(2)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阶段练习
一、回答下列各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它有哪些元素?通常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及三个角所对的边?
2.为什么屋架、桥梁及电杆的支架多采用三角形的形状?
3.如果△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12、13、14)及(10、20、30),这样的三角形能成立吗?
为什么?
4.设△abc的边长分别为a、b、c,那么这三条边的边长须具有什么条件,才能将△abc画
出来
5.△abc中有几条角平分线?试画图说明
6.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三角形的高的位置是否一定在形内?为什么?
试画图说明
7.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部分,这两个部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8.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则α+β+γ的值是多少?
9.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填空题
1.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_____________倍
2.四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____________倍
3.六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_______________倍
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边形
三、解答题
已知ac、ad是五边形abcde的对角线,求证:ab+bc+cd+de+ea>ac+cd+da
5.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二、实践探究
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p21图5。3—1)。
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
角∠1∠2∠3∠4∠5∠6∠7∠8
度数
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
(1)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学生验证猜测。
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相等。
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
因为a∥b,因为∠1=∠2,
所以∠1=∠2所以a∥b。
因为a∥b,因为∠2=∠3,
所以∠2=∠3,所以a∥b。
因为a∥b,因为∠2+∠4=180°,
所以∠2+∠4=180°,所以a∥b。
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
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
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
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
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
因为a∥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
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
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
8、平行线性质应用。
讲解课本p23例题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p22)。
四、作业:课本p22。1,2,3,4,6。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纸的用途教案8篇
★ 绿色的梦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