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内心感悟得到抒发的最佳方式就是写一份心得体会,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试着写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以下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座谈会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座谈会心得体会篇1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75年来,每年的9月3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黎民百姓,中国人民都会以各种方式进行纪念。
纪念,以历史之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军民伤亡3500万,380万将士喋血疆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从1931年到1945年,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在武器装备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区牵制了日军50%以上的海外兵力,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把日本侵略者主要兵力牢牢牵制在东方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一年一度的纪念,就是为了不容忘却、篡改、虚无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说文解字》中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历史绝不容沦为“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反对抗日神剧,同样也拒绝否定甚至美化侵略史实,因为“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
纪念,以现实之名。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泛起,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经济全球化走向“扑朔迷离”。“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时代之问,形势紧迫,现实迫切地需要我们给出答案。这个答案便是,国际社会应普遍树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应加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共同努力。这是历史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军民伤亡超过1亿人,但正是全世界人民的并肩战斗、团结合作才凝聚起了战胜法西斯的强大力量。战后,各国携手合作建立起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筑牢了屏障。然而侵略掠夺主义并未真正死心、霸权欺凌主义并未真正消亡、对抗战争乌云并未真正散去,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一年一度的纪念,就是为了牢记战争警示,守护人类和平,捍卫发展环境。
纪念,以未来之名。管子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列夫·托尔斯泰说,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是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75年前的浩劫警示人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思维会把人类推向深渊,穷兵黩武和强权独霸只能带领人类走向黑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依靠的是国际社会摒弃意识形态分歧,相互尊重,同仇敌忾。面向未来,中国方案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从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再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视野开辟的这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75年前,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并肩战斗,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75年后的今天,国际格局和秩序深刻调整,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更好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应对当前多种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倡议主张。一年一度的纪念,就是为了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共识和越来越强的世界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天,让我们以历史、现实和未来之名,来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吧!
座谈会心得体会篇2
懂乒乓球的人都知道现在有一种打法叫“拧拉”,“拧拉”既体现选手打球的本领和技巧,也使得比赛更加精彩。“拧拉”关乎输赢,人生贵在“拧拉”。如果把决战脱贫攻坚比喻成一场球赛的话,高低好坏甚至成败输赢便在“拧拉”。
从“会拧拉”的劲中锤炼脱贫攻坚的硬本领。拧拉不是人人都会的一门技术,必须得下笨功夫苦功夫。对年轻干部来说,要想提升过硬本领,唯有到脱贫攻坚的“火线”上勤学苦练,栉风沐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明知自身缺乏脱贫攻坚的本领,非但不接受脱贫攻坚的锤炼,反而挖空心思搞“纸上扶贫”“形式脱贫”;还有些干部喜欢只动手不动脑,企图通过简单的送钱、送物、送“富”方式让贫困群众脱贫等等。脱贫攻坚是锤炼干部本领的“练兵场”、密切干群关系的“大熔炉”。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新鲜血液,应当自觉投身其中,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经受考验、接受锻炼,砥砺品质、增长才干、锤炼作风,不断提升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练就担当大任的“铁肩膀”“硬脊梁”,才能不负韶华,有所作为。
从“善拧拉”的劲中掌握决胜脱贫攻坚的好方法。拧拉是有讲究的,不是说每个球都可以随意拧拉的,得把握好时机,得讲科学的接球方法,这个道理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理如出一辙。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一项“技术活”,不仅需要国家的好政策,更需要好的工作方法。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其实就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发起总攻的冲刺阶段,这场硬仗能否如期打赢,方法尤为关键。作为年轻干部,要讲究科学、讲究方法、科学施策、有效应对,瞄准主攻方向,决不能把群众割裂开来,自娱自乐、盲目蛮干。要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多听取群众意见,汇集群众力量,携手并肩,厘清可为、可不为和不可为的事情,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引领脱贫攻坚。
座谈会心得体会篇3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各级政府工作部署,延缓了脱贫攻坚的步伐。新型肺炎疫情的出现,给新年度脱贫攻坚战的开局造成了不利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疫情是外在干扰因素,是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而脱贫攻坚是全党必须如期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初心和使命的坚守,是当前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年的疫情防控工作更加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因此,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紧迫感,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抓好脱贫攻坚的工作。
因地制宜,同步协调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要坚持大扶贫格局,处理好消除局部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把脱贫攻坚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纳入乡村振兴的大局下通盘谋划,不能搞“单打一”。各地区贫困群众的基础和条件不同,致贫原因千差万别,所以在制定脱贫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既要着眼贫困群众的脱贫实际,又要照顾到边缘及其他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既要有短期目标,又要有长远规划;既要解决贫困地区的具体问题,又要建立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的长效机制。做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座谈会心得体会篇4
一、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
三、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座谈会心得体会篇5
说起爱国,怎能不提1919年5月4日爆发的那场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波及了全中国、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场爱国运动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崇尚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的无私精神。
自古以来多少圣贤名士为爱国舍身致死,流血奋斗,流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佳话。翻开史册,每一页无不透视着伟大的爱国精神,古有屈原,为了祖国的安危悲痛欲绝,依然以死殉国。王昭君、文成公主为了祖国的安全、远嫁他乡。张衡、祖冲之刻苦学习、矢志不渝、坚忍不拔、孜孜不倦的开拓进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奇迹。
一段时间,人们常常听到80后青年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热衷于游戏,沉迷于网络,出现了“目光族”、“啃老族”之类的现象。在一片质疑中,人们迎来百年为之梦想的奥运会。可就是这一群80后青年,他们和企图捣乱的反华势力进行争锋相对的斗争;互联网上,用事实证据批驳和揭露某些西方媒体的无耻谎言,维护祖国的尊严!形成一股股正义的声浪,证明了人们对80后青年的担忧是不必要的。中国的青年是大有为的,“中国”、“中国人”成了青年心中的最有重量的名词!青年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责无旁贷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躯铸成一道钢铁长城。
胸怀爱国之心,是立国之志,苦学强国之才,实践建国之路,熔铸为国之魂,勇创强国职业!当新一代耳听mp3,随口哼着hi-pop的时候,应该要想到现在能够坐在教室安心听课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用最真诚的心去回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是非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我们只要将身边的事切切实实的做好,使自己早日成才。
让我们向着伟大的目标,以“五四”精神为旗帜努力奋斗吧!
座谈会心得体会篇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陈希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健全和落实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对提升干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干部是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是落实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中坚力量。没有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就不会有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各级干部无疑是国家治理的“定盘星”。各级干部应自觉把提高治理能力摆在关键位置,在提升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以“过硬”治理能力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全面进步,当好国家治理体系的“定盘星”。
当好治理体系“定盘星”,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取向。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为了党的事业蓬勃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我们的工作才会有目标、有奔头、有激情。治理体系的优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只有坚定理想和信念,保持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和政治品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才会真正入脑入心,党的声音才会真正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才会真正得到落地生根。要始终做到以“人民需要”为根本导向,以“为民谋利”为根本追求,以“群众满意”为根本目标,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群众从“中国之治”中享有更多获得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