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可以记录我们内心的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的态度,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內分泌科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內分泌科的心得体会篇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实习不仅是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曲靖市民族中学实习的这段时间,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民中实习期间,阳兆卫老师指导我开展地理学科教育实习,我担任高二年级的高250班、258班和259班的地理实习教师以及高259班的实习班主任。实习伊始,阳老师便传授实习的入门技巧给我,教授我如何听课评课,编写教案时分析教材和课程标准,这些实习技巧使得我在实习初期便快速进入实习状态,转换角色投入新生活。阳老师凭借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注重培养我教学设计的衔接和过渡,注重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热情和培养地理学科素养的形成,使我受益良多。阳老师还注重我班主任工作技能的培养,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经常告诉我一个道理:丝丝春雨能滋润万物,换来万紫千红的春天。在班主任工作中一些细节上下功夫,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育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只有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我们的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想方设法把小事做细,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变得生动起来、美丽起来!
光阴流转,授业之恩难忘;尺素寸心,师生情谊弥深。感谢此次地理教育实习,感恩指导教师阳兆卫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教诲,我相信这次实习是照耀我今后走上教师道路上的明灯,也相信我能不负众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內分泌科的心得体会篇2
时光匆匆,转眼间三周的实习就以结束。在这三周里,有炎炎烈日下爬山采集标本,有寒风细雨中湖边采样,有油烟冲天的厨房做饭,有...许多人第一次下厨做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道菜,许多人第一次起床为别人做早餐,短短的3周实习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凝聚了一个班的班级凝聚力。
学习篇
第一周分组后,我们小组分赴越秀公园和白云湖公园,在这第一周中,我们每到一处地方就会采集大量病害,并通过镜检确定为那种病害,遇到鉴定不出来的病害我们也会请教老师。
第二周我们来到钟村,在收拾好行囊后,我们组开始在钟村农场中踩点选择病害,在选着病害中我们把目光确定在了病害上,后来老师说病害的效果不明显,1周的时间里观察不到显著效果,所以我们组从新选择虫害。最后选择了桃树的小绿叶蝉。在防治小绿叶蝉我们选择了2%的阿维菌素1000倍液。在喷洒后的第二天小绿叶蝉出现大范围蜕皮,不能确定药剂是否有效的情况下我们在第三天的时候又进行了打药,通过打药前后,100片树叶上的虫斑数,初步确定喷药后对虫子危害桃树树叶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周我们回到学校,开始整理这段时间里我们所做的的一切,并完成ppt的演讲和实习总结工作。在做总结和pp时,我们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做到了每个人都分到任务,每个人都将自己在实习中的所得体现在ppt和总结报告中去。
生活篇
在这三周中,各个小组就像一个小家庭一样,每位组员都互帮互助。一起准备午饭,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事一起打麻将一起玩狼人,很多很多的回忆留给了我们,在钟村那个地方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內分泌科的心得体会篇3
不到病人床边,不去看病人,永远不知道紫纹是怎么样,该在哪里看,水牛背可以这么典型,12点多了,杂活都干完了,老总查完房了,去值班室打了个盹,一个晚上过了,还好半夜没什么事。周三,陈刚主任查房,哈,见习时候见识过了。先说下内分泌查房的与众不同,是现在办公室开好医嘱,然后去看病人,再修改医嘱,这样也有个好处,不用抱着一堆病历到处跑。陈刚主任查完就回去示教室给五年制上课。
我们就在旁边旁听,陈刚主任突然就问我甲亢治疗方法、各种方法禁忌症适应症,我靠,这叫我背书,我确实看过书,不过就只记得几点,就回答了几点,经过主任分析下,确实不用去记,完全可以推导出来,太傻了,况且那么多页记不住。还有一天主任突然间问我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怎么鉴别?我一下蒙了,怎么内分泌问我呼吸科问题,主任说这是考试题目呀。被鄙视下哈,不过也不要紧,现在印象很深刻啦,其实也就像主任说的治疗,题目就是这么答。接着又拿个没拿去报的心电图让我看,说说有什么异常,哎,心电图本来学得就不好,但也硬着头皮看啦,本来想说有肺型p波,但是还没来得及说,主任又开始分析了,原来心电图是这么分析,突然感觉什么东西从主任嘴里出来都那么简单,哎。正高——奋斗的目标!
周天又轮到值白班,今天是最忙的一天,但是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天,今天新来了三个病人,哈哈,问病史写病历机会来了。问完病史,温博士说去给他描个心电图、扎个血气,又蒙了,我第一周实习,我不会呀。温博就给我示范下,哈,其实我是机器不会用,连线的理论知识我还是懂的,虽然我看过学长做一次,但是没看懂,温博就耐心跟我说要怎么描哈,结果就描了一个,哈床边心电图算会啦。接下来一个七年制学姐问我想不想扎血气,当然想啦,能多学就学,学到的'都是自己的。但是扎股动脉还是有点怕,当针从我手上就这么扎下去,什么感觉都没有,血进筒里,这么是这么做了。本来5点就值完白班,结果就学了这些东西,到六点多才告别学姐拖着身体回宿舍。下周学姐去其他科室轮了,不知道又跟谁喽,明天的事明天再去烦恼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谢谢内分泌各位老师,谢谢各位学姐,谢谢学姐的午餐哈。
其实想学肯定有很多东西可以学,看自己主动不主动,多看、多思考、多问、多实践,这就是内分泌科实习生活。
內分泌科的心得体会篇4
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收获很多,感受也很多,对于刚出校门的我们,要踏实工作,努力做好护理工作的规范化,要灵活的应用基础护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践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在科室的实习工作中,按时参加了护理工作查房,熟悉病人病情,正确回答病人的疑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内分泌科实习中见的最多的就是糖尿病病人,偶尔见到甲亢病人,在实习中我掌握了一些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学会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及护理措施都有所掌握并很好的应用。对于我来说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为病人测血糖以及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每天做着这些看上去很琐碎的小事,但是通过这些让我对疾病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学会了如何与病人沟通。内分泌科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每天进步一点点,当我们遇到不懂得问题问老师时,他们都能够很好的`回答我们,有时候还给我门开设小讲课,讲一些内分泌科常见的问题以及遇到这些问题你如何去处理,从各方面的来历练我们。
在实习过程中,虽然辛苦但确实收获很大,在扎针上还不熟练,但不断在每一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我相信时间久了会熟练的,关键要有耐心,慢慢的练习,不断的学习会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內分泌科的心得体会篇5
到内分泌科室已经两天了,总体感觉是很闲,在那里遇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刚到那里老总就把我分给了一个超级强悍的师姐,我们班好几个人都在她手下干过,她说我们班的人都比较强,唉,给我好大压力啊,呵呵,不想我们班的好名声败在我身上。这可能是我除了普外以外最在意的一个科室了,因为不想也不能给她留个懒惰的印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的一个主治是曾经带过我见习的老师,很感动,因为那个老师居然还记得我,虽然叫不出名字。
这有点让我感到惭愧,因为之前之所以进这个科室,是以为小姜告诉我那里很清闲,不查班,而且没有人骂人,并且偶尔有集体活动。这么多优点让我第二天要死要活的起了个早去科室报到了。
因为邓师姐也是第一天到科室,所以没有病人,大概十点钟左右的时候,从急诊那里推过来一个人,第一印象就是他太胖了,只见到肚子了,都圆了。唉,还好我当时注意了一下没有表现的很夸张,因为我师姐很兴奋的告诉我咱们有病人了,就是刚才那个,问病史时我一直站在旁边,实在是没有勇气给他作体格检查,满身的脂肪清音也变成浊音了。之后师姐很抱歉的跟我说,这次的病人有点特殊,比较胖,所以体格检查可能不是很容易做,说等到体型正常的再给我示范一下。感动ing.
说实话见到他我就已经晕了,别提给他检查了。后来给他测血压,那个胳膊啊,真是叫壮观,缚带只绑了两圈就不够了,还好学姐及时帮我按住了,要不然我会一直在那里发傻下去,糊里糊涂的给他测了个血压,总算混过去了。唉,其实我也不愿意以貌取人,对待病人我更是不愿意有偏见,但是,那个仁兄,实在让我不敢恭维。170的身高,240斤,不敢想象。
下午因为要写入院记录,不得不去面对病人,本想问他妈妈的,可是,她居然听不懂我说话,太打击我了,虽说我的普通话不标准,有很浓的昌黎味,但我一直很自信至少比长沙普通话强多了不?而她居然听不懂,藐视我!!! 最后还是问得当事人,还好他是读书的,听得懂我的话,看着他很费力的回答这问题,心里突然有点不忍了,难为他了,现在呼吸都有困难,还要费力的想,他妈妈在旁边一直喂水,唉可连天下父母心,在别人眼中一文不值的孩子在他们眼里都是宝。突然间又有点羡慕他,生病时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唉,想想自己都已经离家八年了。以后一定要回到他们身边,要好好的陪着他们,让他们能安享晚年。
今天给他测了血糖,唯一的一次血糖比较令人满意,不是很高,但是只是暂时的控制住了病情,还要继续作各种检查,确定最佳疗法。真心希望他能够度过难关。因为他是一个幸福地人,他还有爱他的父母需要照顾。
快下班时他姐姐来了,是衡阳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来跟医生打听病情,听她说她弟弟因为胖一直很自卑,他家人一直劝他,可是效果一直不好。唉,可怜的孩子,希望他能真的.能建健康康的出院。祝福他。
上周三转到内分泌科实习,在内分泌科实现两周。也一直感到奇怪,为什么带教老师只是让我开化验单和贴化验单,不分几个病人让实习生管也能理解,毕竟我们也只是个比菜鸟稍强点的实习生,但最郁闷的是连病历都是老师自己写,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还以为老师就是这样的习惯,感觉住院部可真是轻松?
直到昨天科室又来一实习研究生,老师对研究生说:“你在这实习时间长,我教你把这病人病历写一哈。”我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我在内分泌科实习时间太短,等教会我写病历,我也该转其他科室了,还不够麻烦呢? 既然是这个原因,嘿嘿?那就让老师也见识一下一个没写过住院大病历的菜鸟实习生在不用老师教的情况下怎样写出一份高质量的病历吧!于是在老师写好一份新收入院的病人病历的同时,我自己已经写好了该病人的首程记录。老师终于对眼下这个菜鸟本科实习生有所改变。我趁热打铁,晚上带教老师值班,正好下午有个新收病人,我就主动要求加班。我吃饭晚饭后就去了科室,去和老师对新收病人进行了查体和询问病史,老师就让我把入院病历写出来(嘿嘿?“阴谋”终于得逞了,第一次写住院病历啊!)不到半小时,一份住院病历的雏行出来了,老师还是不放心的看了看,然后表情很是古怪,问我以前写过病历没有,我说没有。老师随即喜笑颜开,来了句写的还不错嘛?
今天上班老师直接让我自己去询问病人,放心的让我去写病历了。嘿嘿?这下终于摆脱了每天只贴化验单那样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恶运了!
现在才真正感觉到原来住院部也是挺忙的嘛?
內分泌科的心得体会篇6
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作者:石晗旭
在可以算得上北京日头最毒辣的一个下午,胡思云带着女儿赶到医院复查。排队进大门、扫行程码、过安检、取号,胡思云没有一点停留,直奔电梯去二楼分诊。
胡思云的女儿今年8岁,身高只有110公分,比好多同学都要矮上半个头。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女儿打上“增高针”。
胡思云挂的是加号,要等白天的正常号都看完才能进去;但她不到两点就赶到诊室外等待,生怕错过了就诊。
像胡思云一样的家长,周围还有不少。有的孩子还是能被外婆抱在怀里的年纪,不懂身高为何物,就被念叨着“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早打早长个”的妈妈和外婆抱来检查,血一管一管地抽。
近日一些媒体对儿童生长激素滥用的报道,也没有让胡思云们打退堂鼓。
“个子矮找对象也很难”
在老家,胡思云的女儿已经被确诊为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这是俗称“增高针”的重组人生长激素在1985年被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适应症。
但跑了几家医院,医生都不肯给孩子开生长激素处方,因为孩子的脑垂体有个结节,注射生长激素的后果到底如何,他们也不敢打包票。
“我们那儿的医生太保守了”,比起这些未知的担忧,胡思云对女儿的身高焦虑严重得多。现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看起来比全校的同学都要矮上一大截,每天接女儿放学时,胡思云给女儿打增高针的执念就愈强上一分。
趁着暑假,胡思云跟单位请了长假,带着女儿直接来了北京。但问诊结果让她大失所望,“大夫可能不想承担风险,药还是没开成”。
刘妮的儿子出生时身长、体重都挺正常,现在上六年级,吃的比大人还多,但身高过去一年几乎没怎么长,到现在也才140公分。“按标准来说这个年龄的男孩儿得有一米五”,眼看着儿子的同学个子噌噌窜,刘妮和家里人开始慌了。
病急乱投医,他们给孩子安排了个“十全大补”套餐,最基本的是每天早上一盒牛奶、晚上一大碗大骨汤、跳500下绳、吃钙片和维生素d、喝中药,周末还要上篮球课,或者游泳。
之后的每一天,孩子醒来的第一件事都是量身高,“我在网上看到说最好是早晨一起床就量身高,这个时候最高”,刘妮告诉记者。可将近半年过去,孩子的身高连1毫米都没长。刘妮的焦虑日益加重,后来甚至挂在了脸上。
儿子的状态也不好,每天都很没精神。有一天,孩子突然把所有放在面前的补剂、食物和药都给打翻了,还以不上学要挟刘妮;刘妮打了儿子一顿,崩溃大哭道:“我们这不都是为了你好。”
“他还不懂,很多行业都对身高有限制,个子矮找对象也很难”,刘妮暗自伤心,但根本说服不了儿子。顾及儿子心情,她决定暂时停下“土办法”,找找其他长个的路子。
没几天,刘妮误打误撞进了一个儿童生长交流群,孩子矮是群里700多个家长的共同心病。有30多个已经给孩子打了增高针的家长,每天都在记录孩子的身高变化。一个11岁女孩儿的记录让她印象深刻:打了半年,长高了6厘米。
某个儿童生长交流群内,家长晒出囤药的照片
“打生长激素会不会有副作用?”刘妮对着屏幕发问,很快这句话淹没在了一众家长的咨询中。
“和矮比起来,副作用算什么”,这个家长的回答击中了刘妮。
眼看着群里不少身高在正常范围里的孩子都还在打着生长激素,哪怕只为长高1厘米,刘妮也决定如法炮制。
“群里很多孩子五六岁就已经开始打了,我儿子打得太晚了”,刘妮的焦虑再次发作。
增高持久战
可打增高针并没有刘妮想象的那么容易。
根据中华医学会《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对矮身材儿童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胡思云对自己拎着的那一沓片子和检查结果如数家珍:“这是x光骨龄片,这是脑袋的核磁共振片,这是子宫卵巢b超,这些是血常规、血糖、甲功检查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结果……”
x光骨龄片。图源:受访者
“医生说生长激素峰值小于10ng/ml,就基本可以诊断是生长激素缺乏了”,胡思云告诉记者。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注射生长激素的孩子都经过了标准的诊断。广东妈妈黄静带女儿去看的第一个儿科医生,只是看了骨龄片就直接告诉她:“孩子长到一米五都很困难,直接打生长激素吧,做激发试验还浪费钱。”
孩子长不到一米五的论断让黄静几近崩溃。自己连着看了几天注射生长激素相关的资料、案例,黄静又找到这个医生,开了三个月的处方。
在这场持续两年的增高竞速赛中,730个晚上,孩子的肚子上、手臂上、大腿上一共挨了730针,对她和孩子来说都是折磨。
加上打针的前两个月,女儿长了快2公分,黄静喜不自胜;但之后的几个月就只有毫米级的缓慢增速,“孩子长不到一米五”的恐惧和不安又找上了黄静,她开始整夜失眠,白头发也被这紧张催着冒了头。这样的情况反复了数次。
黄静的女儿正在青春期,情绪十分敏感。两年间,家庭整个氛围随着自己的长个速度不断在两极间摆动,巨大的压力让她十分烦恼。
停针那天,黄静记事本上女儿的身高已经从144.2公分逐渐增长到155.6公分。之后女儿会不会再长高,黄静依然忧心,但对于1万元能买孩子增高1厘米这件事,她还是心满意足。
“我家孩子总说,这么痛苦坚持都是为了妈妈。但其实个子变高,她自己也很开心”,黄静告诉记者。
背后被掩盖的隐忧
黄静和女儿是幸运的,但并非人人都能靠生长激素如愿。
在一位儿童内分泌医生看来,近年来,生长激素火得离谱。“最早治疗的都是真正缺乏生长激素的,不过十多年的时间,现在来我这看病的绝大部分是特发性矮小,还有些根本都算不上矮小”,这位医生告诉记者。
线上咨询时,该医生还碰到过家长询问:“孩子现在高一,一米八,想长到一米九,能不能打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治疗很贵,厂家当然希望推动销售”,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博士、幼儿健康研究者陈小舒告诉记者。陈小舒表示,在向她咨询的人中,不少其实是不符合治疗条件的,“身高不算矮,检测结果也并未提示缺少生长激素,完全是被忽悠去的”。
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元宿介绍,生长激素医药代表往往用“身高不够,影响外观、找对象、找工作,打了生长激素就能促进身高增长、二次发育”等话术来利诱家长。
由家长自发生产又被商家引导放大的焦虑,就这样持续蔓延开去。这也是被媒体点名“生长激素滥用”的源泉——你所买的药,可能实际上你根本不需要。
诊断不规范、滥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打针增高变得跟赌石一样充斥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儿童生长交流群中,总会有几个家长哀叹:打了几个月/半年的针,孩子身高完全没有变化。
只是不长高也便罢了,超适应症使用生长激素背后的隐忧亦在被有意无意地掩盖。
去年底,美国医学会期刊《儿科》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并接受了最长25年随访的3408名患者,与未接受治疗但其他状况类似的50036名患者相比,男性发生诸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出三分之二,女性则高出两倍。
“加速生长还可能导致股骨头骨骺滑脱,大腿骨上部移位,会引起膝盖或髋部剧烈疼痛、跛脚,需要通过手术纠正”,陈小舒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这次报道之前,胡思云、刘妮、黄静就已经对打生长激素的种种可能都做了了解。“可与其担心将来的隐患,不如先解决眼下的问题,将来的问题就交给将来。毕竟医学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胡思云的想法是当代“拔苗助长”家长的一个缩影。
很快,那些每天陆续入群的新人,也就能体会到个中滋味了。
莫拿孩子的健康和未来做赌注。
(文中胡思云、刘妮、黄静均为化名)
来源: 共青团中央
內分泌科的心得体会篇7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在第一次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领悟到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的考验,再多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进病人康复的要害。比如:晨间护理时,问问病人"昨夜睡的香吗?看起来您精神好多了呢!.."我们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有一次我巡视病房时与病人多谈了一会儿,一位病人说:"护士职业是最高尚的!护士直接与病人接触。你看,旁边小孩刚入院时病情危重,全身浮肿,现在精神好了,症状也消除了。他还说,做护士真好!是你们,让我们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是你们,用亲切话语安慰我们,让我们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你们,细心的照顾,让我们迅速康复;是你们"我感动,我激动,我会为我即将展开的事业奋斗终生!
接下来,我也去了急诊科,普外科,门诊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分泌科,助患部。在每个科室我都学习到了很多不同的知识,很多事书本上没有的经验和技巧,代教老师都和蔼可亲,耐心、细心、专心的教给我各项操作的注重事项和应把握的内容,在这半年中,使我从一个完全不懂医务社工的学生,直到变成一个可以独立面对病人与家属以及了解如何连结其他资源的半个实务工作者,心中确实有点成就感。
短短半年的时间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让我离开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走进病房,少了一份生疏,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孤单,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真诚!在这里,我不仅真正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
发自肺腑之言:感谢带教老师的细心教育,耐心指导,感谢所有老师的关心爱护,感谢各病人对我的信任,感谢航天中心医院给我的栽培!
最后,感谢航天中心医院给我实习的机会,也感谢各位代教老师在工作忙碌之时,还要带领实习生,教导我们正确的方向;也很兴奋与其他实习生,在紧凑的实习生活中不但互相学习,并且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虽然实习时间持续较久,难免觉得疲累,但这段时间却给了我无比大的收获,除实务工作上的学习外,人际关系的拓展、职场文化的百态、还有一些活动的参与都让我获益良多,这样充实的生活,我想会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