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因为他们能够从中学到更多,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互相分享心得体会,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理解,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年梁家河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年梁家河心得体会篇1
读完《梁家河》后,给我的感受有四点: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梁家河心得体会篇2
2023年梁家河心得体会篇3
3月底的梁家河学习考察之行,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经历。
1969至1975年,同志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度过了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吃糠咽菜,住窑洞,睡土炕,点煤油灯……梁家河的艰苦环境没有把他击垮,反而让他更加坚定服务群众的决心。他很快适应了当地生活,不但在生活上过了跳蚤、饮食、生活、劳动和思想“五关”,而且扎扎实实地沉到基层一线,带领群众一起挖水井、打坝淤田、修沼气池、建代销社……为群众做了大量实事好事,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最后一个离开梁家村的知青。
正像习讲的“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在梁家河的七年,他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征山治水,攻坚克难、百炼成钢,从知青成长为大队支部书记;七年的插队生活,他融入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成就了深厚的为民情结。
赣南与延安同属革命老区,虽然目前还贫困落后,但我们赣南山青水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好,发展农业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嘱咐国家部委对赣南油茶等产业发展进行调研。
面对党中央和习的关心,面对众多的好政策,我想,我们更应该牢牢把责任扛在肩上,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梁家河人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把油茶、脐橙等产业做大做强,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带领更多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学习使人进步”“学无止境”这两句话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很熟悉了,但这次梁家河之行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习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还不忘向书本、群众和实践学习,通过不断“充电”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梁家河给了我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次经历。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我身在何处,从事何种岗位,面临多大的困难,我都坚信“人定胜天”“付出就有回报”。
一口口小小的沼气池,看似小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是一个勇敢的创新,它极大地方便了梁家河村民的生产生活,点亮了梁家河村迈向新生活的第一簇火光。
2023年梁家河心得体会篇4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习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2023年梁家河心得体会篇5
在延安梁家河村,从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在梁家河村的七年里,他为村民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
几天前来到梁家河村考察时,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村民张卫庞,并亲切地和他拉起了家常。
中共中央 xxxx:你这牙是自己的牙还是配得牙?
梁家河村村民 张卫庞:配的。
张卫庞告诉记者,自己对习最深刻的印象则是,在当了梁家河的大队支书后,带领大家打井淤地的情景。他说,当时无论干什么活,都是冲到最前面。有一次天气比较冷,为了打井,带头跳进冰水中,后来十几个村民也跟着跳了进去,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
梁家河村村民张卫庞:天气都凉了,他也不怕水冰,第一个亲自下去打这个井。他能吃下这个苦。
村民王宪军至今还能清楚的记着当年修淤地坝时,为大家编写的“战斗口号”。
梁家河村村民王宪军:决战1974年,干部带头抓路线,群众都是英雄汉,打坝一座迎新年。
1974年,当选为梁家河的大队支书。之后,凭着苦干实干的精神,他带领着村民先后为村里修了四座大坝,挖了水井,建起了当时全陕西省第一座沼气池,还给村里种了蔬菜,组建了铁业社、代销社、缝纫组等。
梁家河村村民武晖:农村这说的千好万好不如你干得好,农村为啥当队长要选会受苦的,农活利索、又有力气的,而且就要吃得苦又走到前头的。
身为梁家河村的大队支书,总想着怎么才能为村民们做点事,村民高燕嘉有一本珍藏了许久的书。她说,当大队支书时,她是村里的卫生员,专门给她送了一本农村医生手册,让她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
梁家河村村民高燕嘉:他开会呢,开罢会叫我名字,说你来来,先不要走你来,我走过去他就给了我这本书。
下乡插队的七年,与这方土地,这里的老乡建立了深厚感情,从十五六岁刚来黄土地时的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梁家河时的坚定自信,插队岁月插队岁月见证着意志的磨练和信念的树立,从这里,他踏出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远行。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梁家河,依旧与乡亲们亲切无比,他喊着乡亲们的名字,与大家坐在一起拉着家常,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深厚的情谊,也看到了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本色: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
梁家河村村民张卫庞:就是他现在当了了,在我的脑子里我就感觉(他)和以前一样,还跟以前一样,还是以前的。
在回乡看望梁家河村村民的深情感言中,有一句话打动了很多人。他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始终关注梁家河村的发展,一块苹果园,牵住了的心。
2023年梁家河心得体会篇6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