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得体会的写作,大家可以全面地透露本质的看法,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精神建设的发展,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满意足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满意足心得体会篇1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本书让我再次接触了薛瑞萍这位洒脱不俗的老师。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她的语文素养。她对教育独到的见解,她对事业的执著和敬业都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就拿薛老师的第一篇 “不说爱”来说吧。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说爱。从前不说,是因为它已泛滥,廉价甚于泡沫,肉麻直逼琼瑶。出于自尊,我羞于随习。以后我将更甚于言之,至少不说“爱学生”,因为我原本情绪化的拒绝已经被西方哲学启蒙为理性的表达。读了这段心中很是惭愧,因为我也不止一次地说过“我爱学生”。我们对学生的关心,只是因为是我们的工作,这不是爱,因为我们不可能为了某位学生而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即使有这样的`老师,那也不是我。但不可置疑的是薛老师她是,她的每件事都是处于对孩子的爱。读了全书,我不难感受到她对孩子的真诚,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位真诚的老师。
回忆自已孩提的时候,老师在我们的眼里总是那么的高高在上,跟老师的交往很多时候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提问而已,多数情况还是听老师说的多,自己发表意见少,总觉得在老师面前有着一种无形的压力。现在自已当了老师,才发现,其实老师和正常的人一样,并不是那么的难以接近,但也发现了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跟老师打交道,而且一直觉得他们有好多真实的想法没有直接表达出来。我们老师呢,说出来的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是官话套话。看了这本书,我想我们也许都错了,老师跟学生、老师跟家长,平等地真诚的交流其实并不难,就从《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本书开始吧,这实在是一本值得老师和家长用心去读的好书。
真诚坦率的薛老师,如实地道出教师的难处;谈起学校教育的无可奈何;平凡的她也跟我们一样有平常人的想法,也对于家庭教育差的孩子一样有些无能为力。《走出险境》的最后,“‘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我看来,这话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路的。如果是老师之外的人这样说,那他就是在恶意地欺负人,把教师往绝路上逼;如果是教师自己这样说,那他不是幼稚病就是自大狂,迟早要碰个头破血流。
我曾属于后一类。那时,我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看看薛老师的这段话,我想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该反思。家庭教育一点不比学校教育来得轻松,那些把孩子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的家长该醒醒了。薛老师用和风细雨般的亲切提醒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书中薛老师的真诚吸引了我,我更欣赏薛老师的读书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非经典不是书。”“一个教师不爱读书,如同不爱学生一样。”“作为普通教师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揣摩名师背后漫长的修行。”薛老师侃侃而谈的言语中折射出的是她对读书,对语文教学的深刻感悟。“我站在课堂上,我就是语文。”是的,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通过多读书丰富底蕴,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因为你对语文的热爱而产生热爱之情。其实,在薛瑞萍的身上,没有什么荣誉和名利,而是把心实实在在地铺在了书和学生还有教学上。读着薛老师的话,我常常顿彻顿悟;想想薛老师的话,我常常豁然开朗。渐渐地,我明白了语文学习之道,读书。自己读,陪孩子读,做学习型的老师,带动孩子成为读书型的孩子。
合上书,最美丽的教师宣言仍萦绕在我耳旁:“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我也默默对自己说:“没问心无愧,我便心满意足了!”
心满意足心得体会篇2
最近,我读了读了《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本书,我发现作者在做班主任工作的时候也有很多的无奈,她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我看来,这句话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路的。如果是教师之外的.人这样说的,那他就是在恶意地欺负人,把教师往绝路上逼;如果教师自己这样说,那他不是幼稚就是自大狂,迟早要碰个头破血流。我曾经属于后一类。那时,我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看薛老师这些话,你能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老师,她说的话就象是邻居唠家常那样真诚自然。对于书中她大胆、直率的言辞,我很钦佩,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胆识、思维的。她能把一件看似简单惯常的事情剖析提头头是道,透过了表象看到了它的内在根源。她有勇气把一些不同与大家都说的话写在纸上,让别人看,虽然多数人心理或许也如她所想。但凭这一点儿,就让人佩服至极。比如,她对“老师象蜡烛、春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些话的评析,一针见血,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共同心声。之所以造就了她感说真话,敢于抵制一切不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制度。因为薛老师的人生信念就是: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过的。教育教学中有了平衡愉悦的心态,正确的定位和良好的策略,才能在饱满热情中,在正确策略中扶植学生向上。
薛老师在自序中写道,“我是特意捕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专门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给自己献一小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又一次阐述了她的人生信念——-真诚。读了全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她的真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诚的老师。
当学生的时候,老师是权威,跟老师的交往总是处于向上看的状态,学生是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多数情况还是听老师说的多,自己发表意见少。现在当了家长,为了孩子跟老师也没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好多真实的想法不敢说,老师呢,说出来的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是官话套话。看了这本书,我想我们也许都错了,老师跟学生、老师跟家长,平等地真诚的交流其实并不难。
心满意足心得体会篇3
终于一口气看完了薛瑞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本书,起初是题目吸引了我。做为一名教师,“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目的。人有很多欲望,并且只要是个正常人,他的欲望就不会知足。否则所谓的人生目标从何谈起。正因为有不知满足的欲望才会有一步步奋斗的目标,但薛老师说:给她一个班,她就会满足。从人生价值来看,我想这是最高境界的满足吧!因为她的满足是拥有了人世间用金钱换不来的情感。人活一辈子到最后要的求的也是这份情感。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如果给我丰厚的收入,以及足够高的职位,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想到那些可爱的学生,想到他们美好的未来,给我一个班,我也心满意足了。
通过她的文字,我觉得她是个我行我素,但善于思考、生活在诗一样梦境中的人。她把一切都看得很淡,但却醉心于学生家长的尊敬、好评;她的生活时时处处与书为伍,《论语》《诗经》《细胞生命的礼赞》……古今中外,广读博览,从没见过读过这么多书的老师。课下,不管别人异样的眼光,天天坚持大声朗读,享受自我陶醉的快乐。课上还能偷得片刻闲来阅读,这也起到了一箭双雕之功效,让学生看到了她的书,也争相购买阅读因而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有了课堂上学生的唇枪舌剑,自信满满。老师的悠闲自在却永远成功的教学真是令人羡慕不已呀!
说来惭愧,她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读的书,我都还没看呢,我这真是在误人子弟呀!而心里却在暗自庆幸自己幸亏不是教语文的,否则,哪能像薛老师一样,在课堂上随心所欲、舌灿如花呢?学生们佩服她的口才,一堂课就是一句句美妙的诗词连缀,让他们应接不暇,没空走神儿,这才是学生装们喜爱的课堂啊!反观我们呢,三句话就黔驴技穷了,哪还敢与学生辩论,于是就压抑了他们的思考欲望,扼杀了他们思考的权利,一堂课设计的步骤再精彩,也成了薛老师说的绢花,而不是鲜花。
我想不只语文,哪一科都一样吧!我们不能只做分数的奴隶,也得好好想想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这首先要求我们象薛老师一样,爱读书,也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只是如何把这一思想贯穿到各科教学中,还得我们触类旁通,不断地思考实践。
同时我也很欣赏薛老师的工作态度,在这本书中,全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教育,对成长的迷恋;第二章,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第三章,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比如从第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教育中薛老师相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自己的学生,能够宽容自己的学生,而不是不允许孩子们犯一点错误。这样的胸襟,又怎么会生学生的气?即使遇到了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薛老师也并不像很多老师采取的措施那样,对学生大批一顿,恰恰相反,很多时候,薛老师是很讲究技巧的。这样不仅给学生创造了改错的机会,同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而教育中的真正的快乐莫过于融入学生中间,感受到学生的快乐。
其实人生也就本该如此,要的越多到头来一场空,因为那都不是实质的东西,什么都不想也对不起自己来世间一遭,但只要你满足了得到了今生最珍贵的东西,那么中间的付出你就会觉得那是那么的值得。因为孩子是最懂得感恩的,而且不少部分会永远记得你,这样的人生价值也是一种超越呀!
读完薛老师的这本书,我的心灵仿佛一夜之间得到净化,宁静得仿佛不染一丝纤尘,功名利禄皆虚化,惟有读书、学生是自己的最爱。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还有何所求?
心满意足心得体会篇4
其实很多年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我觉得自己已经缺乏了大学时那种对书的喜爱与迷恋,在寒假里我终于翻开从学校图书馆接来的两本书,一本是薛瑞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还有就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细细的读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很多他们让我敬仰的地方。
首先我谈谈第一本书,从薛老师的书里我读到的都是作为一位女教师,或者一位妈妈,淡淡的柔柔的爱,她很好的诠释了自己所描述的“爱”,爱是希望别人好,是真心的希望别人幸福。薛老师写了一个个案例,很多案例我读来觉得似曾相识,仿佛都是发生在我身边最普遍的事情,我自己也曾经也为这样的问题而头疼过。她用智慧和爱心化解了一个个问题,教育和引导了一名名学生,我感叹、敬佩于她的这个书题《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魏书生则是另外一种管理风格,他从各个方面谈了他做班主任的一些心得,其中包括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到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小到鱼缸由谁来负责。其中有一段,是魏书生专门针对班级管理的值日班长所写的一节内容,我读了觉得茅塞顿开。因为现在我所带的6(2)班中,我尝试了值日班长,我的做法是值日班长一职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负责并监督班级一天的纪律,值日班长每天都要在之日手册上进行一些记录,从每天的一早开始一直负责到最后一个值日生离开教室。我自认为我的这个管理已经很不错了,但我还是从魏书生的做法上看到了更多让我“惊讶”的做法,比如:他赋予学生当班主任不在,可以由值日班长代替去开会的特权。而且书后面附了很多常规,有洋洋洒洒几十条班规,班长守则,值日班长守则,还有一些他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体会到的哲言。
班主任工作很琐碎很细腻,细想来我也已经当了5年的班主任了,这几年中我从别人那里学来了不少好办法,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到了很多新方法。班主任工作是一门永远学习不完的学科,需要我用更多的智慧,用更多的爱心去认真做好的一个职业。
最后感谢王校长的“逼迫”,没有他布置的这个寒假作业,也许这两本书还要在书桌上躺很久而无人翻阅,原来手捧着书细细读来的感觉是那么美妙,那么熟悉。
心满意足心得体会篇5
今天读了薛瑞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中的一篇文章————《杯水车薪》,文中所讲的是薛老师如何费尽心机的对问题学生张源和钱启敏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导致薛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困惑。
联系自己的教学,最近最大的疑惑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自己教学二十余年,但现实工作中年年都出现教不会的学生。纵观其他班,每个班都存在一两个教不会的学生。有的孩子不声不响,在班上也不惹是生非,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不会。面对这些孩子的成绩,面对统考排名“指挥棒的的高压”,感觉无计可施,很是困惑。
先说小远,长得黝黑黝黑,胆子很小,说话都不敢抬头,更比说射惹事儿生非了。接班时预习测试得了0分,可见小远的基础知识之差。小远的假期作业一个字没写,足见他的家庭教育也根本指望不上。果不出所料,爸爸在工地盖楼,妈妈打扫卫生,二人都不识字,姐姐上了大学,帮不上任何忙。
面对小远极差的成绩,出于良心,我暗地里制定了帮助他的计划,边教新课,边给他补习旧知,当学到通分的内容时要用到公因数公倍数知识,可给小远补这块内容时发现他连乘法口诀都背诵不熟练,问他四几二十八?他竟然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一直背诵到四七二十八。于是我督促小远背诵乘法口诀,并让学习委员监督他课下背,告诉他必须达到问四几二十八能张口就来的目标。一个星期过去了,收获甚微。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学困生感觉数学最难的原因。可是在补习中发现小远这方面基础薄弱得让我感觉无从下手,尤其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一天课间,给小远出了两道题。一道是张晓琳端了5盆花,王晓天端了2盆花,两人一共端了多少盆花?另一道是张晓琳和王晓天每人端了5盆花,两人一共端了多少盆花?没想到第一题他用“5×2=10”计算,第二道用“5+1=6”计算,我无语了,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竟然连何时用加法何时用乘法计算都不知道。我平复了一下情绪问小远,从上学到现在最多的一次能考多少分,“一年级时又一次考了72”小远低头小声告诉我。听了这样的“天文”数字,我感觉自己对小远的成绩不再抱什么期望,一怒之下真想放弃。
再说,小波,长得比小远白净,看起来比小远机灵,就是嘴里不停地自言自语,上课注意力集中不了一分钟。爸爸妈妈离婚,从小就与爷爷奶奶在一起住,预习测试成绩16分。我猜想,小波的成绩应该比小远容易提高些,因人而异制定了帮助小波的计划。我先摸底了解小波的情况。我惊喜的发现虽然小波的知识也欠缺很多,但起码他最基本的乘法口诀、加减法掌握的较熟练,这给了我一线希望,让我竖了些许信心。但很快发现,小波的知识断层也比较大,而且学得快忘得快,不用心记。叫妈妈来结合,妈妈说工作忙,让爸爸来,爸爸说他不会,也管不了孩子的学习,都是爷爷奶奶管他。叫来爷爷奶奶,老人说孩子大了,管他他不听,吃穿还可以,就是学习不听话,遇到这样的家庭,真想对孩子放任自流。
想想这些孩子的成绩,再想想自己当初的决心————一个都不能放弃!矛盾!无能!的确,对于小远、小波这样的孩子,基础知识太薄弱,家庭教育又跟不上,想在小学即将毕业这一年取得合格的成绩,是何等困难,但如果放弃帮助孩子,良心不能饶恕我。看看孩子的成绩,再看看每天“徒劳无功”的付出,真感觉是杯水车薪……。
耳旁再次响起薛瑞萍老师说的话“杯水车薪就杯水车薪吧,每天一杯,时间久了可能多少有点用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