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心得是我们写下的一种感受性文字,工作中及时写篇心得可以锻炼我提炼文字的能力,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1500字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1500字篇1
以古鉴今育新人
——关于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的几点认识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选人用人是关系国家治乱兴衰的根本。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选人用人,在执政队伍建设方面留下了很多丰富的著述、深刻的思想和宝贵的经验。
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站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更要“知古鉴今,以史资政”,以胸怀全局的高远站位、放眼时代的战略眼光、引领未来的前瞻思维,系统谋划、深度思考、扎实推进,不断健全完善年轻干部“选育管用”链条,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以“伯乐识马”的慧眼选干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着眼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炼就伯乐的慧眼,源源不断发现优秀年轻干部。拓宽选拔视野,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充分发挥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干部“蓄水池”功能,既不求全责备,也不降格以求,将口碑好、实绩突出、考评优秀的干部挑选出来。精准识别干部,建立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的知事识人体系,通过专题调研、年度考核、谈话了解等方式,深入了解履职表现、优势特长和短板不足,透彻分析综合素质、品行操守和发展潜力。保持动态更新,对有培养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重点关注、重点培养;把存在问题、相形见绌的调整出去,及时补充新的人选,确保年轻干部队伍源源不断、量足质优、良性循环。
以“定庵怜梅”的理念育干部。龚自珍,号定庵,所著《病梅馆记》批判了养梅者以错误的审美标准植梅、养梅、曲梅的行为。年轻干部处于“拔尖孕穗、打底塑形”的关键时期,在年轻干部培养上必须吸取“病梅”教训,突破人为干扰,创造优良环境,科学培育、精心管理、“吸能养笋”,为其节节壮、步步高打好基础。要突出一个“早”字,坚持早发现、早培养,超前谋划、提早部署,科学制定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年轻干部培养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精心呵护、大胆培育,让他们在组织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要坚持一个“准”字,年轻干部个性特点、专业经历、优势特长各有不同,不能以同一种“模板”、同一个标准培养,要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因才施教、顺势而为、耐心教育,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要抓住一个“实”字,突出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引导年轻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强化实践历练,对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重担、交任务,敢于拿出最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在吃劲担沉的大事中成长历练,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大显身手。
中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1500字篇2
让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贵州省石阡县通过抓好中央、省、市党员教育培训相关工作条例、实施意见和工作规划贯彻落实,切实提高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素质,增强全县党员教育培训的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工作质量,让全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走深走实。
中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1500字篇3
守护“根和魂” 绽放中华文化“盎然春意”
文以“接力”,传承文化的民族基因。文化是精神的宝库,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源流。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足音接续着文化的民族基因,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是团结精神的构成部分,一脉相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硝烟远去,精神永存。中华文化里的民族基因是接力“火炬”,而中华儿女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向世界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民族凝聚力和“了不起的中国精神”,英雄故事不绝于耳,民族风采举世瞩目。我们的民族文化“可敬、可亲、可学、可用”,把民族精神的“活教材”学好,才能把文化的民族基因传承好,借文化之力铸精神之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文以“聚能”,发挥文化的资源优势。文化的多样性放射出巨大的魅力与能量。文化包括服饰、习俗、饮食等多个方面,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比如蒙古人擅长骑马射箭,新疆人擅长载歌载舞,福建人擅长饮茶之道,不同节日里更有迥然不同的纪念方式。利用好各地区鲜明的文化资源优势,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文化旅游业已然成为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风向标。将文化资源与当地旅游业深度融合,能够充分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让文化成为拉动地区发展的强动能,迸发出更大的辐射能量,发展更多“小木耳”“小黄花”等特色产业,成为挑起“金扁担”、满载“幸福粮”的重要力量。同时,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也是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方式,聚合的也是自身的发展之能。
文以“载道”,丰富文化的实践形式。实践形式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打造的是文化的亮丽“名片”。无论是展现中国美食文化的李子柒,还是《经典咏流传》里的歌咏诗篇,亦或是以唱演秀来弘扬传统文化的《国风美少年》,活泼有趣又多姿多彩的文化实践形式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视觉与听觉的声色交织,让传统文化更“火”的同时,也让其更“活”。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意蕴深远,要以兼收并蓄的丰富实践形式,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说得细致,“老生常谈”而新意常在,声动华夏、道传四海,老树抽新枝,枝上结新花,让中国的文化之“道”与时代活力并肩,走出“家门”,走得更远。
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当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让文化的“盎然春意”舞动四海,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1500字篇4
用好“抑、扬、顿、挫”让思政课余音绕梁
“文似看山不喜平”。青年学生不再甘于为“念经式”“催眠式”的思政课“埋单”。近年来,“南航徐川”“复旦陈果”两位80后思政课教师走红网络,受到很多青年学生甚至成年人的欢迎。徐川能将枯燥的“党课”讲得入心入耳、场场爆满。他以网文《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爆红网络,他的党课,往往大教室的走道也“站无虚席”,甚至有人从十多公里外赶来“蹭课”。陈果被称为“最有型的大学女教师”。有网友评论,“她有好听的声音,令人折服的口才和自成体系的思想,她打破了我们对于大学教师的既定印象,她的大道理发人深省。”网上有很多学生留言,“老师把课讲得这么美,当她的学生很幸福”。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他们用内容与语气双重的“抑、扬、顿、挫”让听者入耳动心,正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开启了思政课的“春天”。
“抑”。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责任担当。讲好思政课,要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讲清世情、国情、党情,尤其是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增强青年的忧患意识,自觉抵制风险,迎接挑战,激发责任担当。带领学生直面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态度鲜明批评不良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正面思考,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将要担负的责任。周恩来总理在切身体会中华民族深重苦难中,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少年立下初心,为之奋斗终生。当前,我们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政课就是要引导青年在直面短板和不足中看到前景和希望,于危中求机,立鸿鹄志,做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接续者。
“扬”。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四个自信。中华民族拥有浩浩5000年的文明史,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宏图伟业。思政课就要讲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让青年学生感知中华民族气节和文化魅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恶扬善,去粗取精,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等,激励其成为一个能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明日之星”。
“挫”。厚植家国情怀,铭记苦难辉煌。放眼中华民族近代史,有最深重的苦难,也有最耀眼的辉煌。思政课教师要运用历史视野,引导学生铭记落后挨打的苦难历程,品味苦难中铸就的辉煌。传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革命精神,通过讲述历史在曲折中前行的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向革命先辈、改革精英学习,进行启发式教育,点燃复兴强国梦,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激励青年学生做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中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1500字篇5
厚培“得寸进尺”型年轻干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人曾提出“登门槛效应”即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会接受他人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好比登山,一步一步往上登就能登到山顶。让人联想到,培养年轻干部何尝不是要把握应用“得寸进尺”效应,坚持严管与厚爱,勾勒培养“蓝图”,循序渐进培养“得寸进尺”型干部。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得寸进尺”的意思是得了一寸还想要一尺,与贪得无厌、得陇望蜀同义,常被称为贬义词。事实上,适度“得寸进尺”或分场合“得寸进尺”是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的。从这个角度看,“得寸进尺”是一种精神、一种决心、一种态度。培育年轻干部就要辩证地利用“得寸进尺”效应,设立细化培养的目标任务,因人施策,逐步培育一批在砥砺党性心性、提升能力素质、锤炼实干作风上永不满足、永不甘心、永不懈怠的奔跑“后浪”。
锤炼实干作风,何不加点“得寸进尺”态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年轻干部要想“出人头地”,就要经历千锤百炼,在困难危机中“焚烧”自己,锻造实干作风。作风是一个人思想、工作和生活方面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行为风格,年轻干部要形成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的作风,成为做人做事的“实干专家”。作风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要在平时培训教育、指导工作、谈心谈话中引导,在选拔任用中传递用人导向。一旦年轻干部形成实干作风,则能有效避免贪腐行为。年轻干部要在自我作风建设上保持“得寸进尺”的态度,高度自律,时时自我深度剖析,用实干作风促能力提升。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不懈怠、不停滞、不放松,着眼细微,主动下沉,严守纪律,改变群众对干部“一杯茶、一张报纸”的固有印象。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年轻干部就是吹号人,以“得寸进尺”的态度强化作风,深扎基层大地,筑牢信仰之基,以青春为墨,实干为笔,抒写青春奋斗篇。
中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1500字篇6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万楼街道桃源路社区下沉社区治理服务立足微观,将社区治理的任务、方案、措施等予以落细、落小、落实,关注居民日常生活,激发多元主体能动性,有效实现社区综合治理中的共谋共建共管共享。
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至上”建设,共建共享社区服务平台。紧贴辖区内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上,以“功能至上”为理念,科学设置政治功能区、便民服务区、党群活动区等功能区域,合理划分出党员活动室、入党宣誓室、组织生活室、全民阅读室、书画室、棋牌室、日间照料室等功能室,让社区有能力、有资源、有阵地为党员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落实“微心愿”,扶贫帮困服务贴心
充分调动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发挥,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建立社区贫困人员信息档案,建立“随时帮”制度,定期“敲门上户”。
满足贫困学生上学“微心愿”。在疫情期间,得知贫困学生小曾因无钱购买专业设备影响线上学习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联动多方资源为小曾免费安装宽带,送上智能手机,解决了同学上网课的难题。
落实特殊人群信息“微心愿”。桃源路社区为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办理居民身份证指纹补录入工作。联系万楼派出所,提前在社区网格群发放上门服务通知。此次指纹信息补录工作从早上9点持续到下午5点,共计完成100多位居民的身份证指纹补录入工作。
关爱弱势群体生活“微心愿”。疫情期间,辖区部分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鲜少出门,加上很多理发店因为疫情原因不能营业,为了更好服务居民,发扬爱老、敬老精神,社区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关爱老人”免费理发等活动,将服务送上门。
激发“微自治”,参与共建服务创新
以多数群众可参与的身边实事为切入点,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结合辖区居民服务需求基础,主要围绕公共空间营造、开展院落微治理、促进邻里融合、通过开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活动,激发“微自治”使社区涌现出“四个一批”社区治理共建者。
涌现一批“社区美容师”。2020年3月“学习雷锋纪念日”,桃源路社区组织党员、团员、志愿者开展了志愿服务大扫除活动。桃源路社区通过义务巡逻、美化环境、健康指导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楼道、平房、门面等公共区域进行了全面清扫消毒;在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与帮助的过程中,让大家能在潜移默化中吸纳更多居民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来,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治理,争做“社区美容师”。
涌现一批“心灵净化师”。在国际禁毒日,桃源路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联合桃园学校开展“拒绝毒品,从我做起”未成年人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讲解毒品的种类和危害,告诫未成年人交友要慎重,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等、遇到可疑人员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通过不定期开展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居民的传统文化教育等课程对居民及未成年人从身、心进行洗礼,从2019至今共计组织相关课程20余次,受益居民达3000人次。
涌现一批“安全倡导员”。在每年消防安全月,桃源路社区多举措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以浅显易懂的方式结合消防等实例向居民讲解了火灾预防常识、发生火灾时的注意事项及如何报警、自救、逃生等消防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社区还组织社会组织人员、社区志愿者团队开展了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对辖区企业、学校、门店等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排查并责令落实整改,倡导居民学习安全常识,勇做安全倡导员。
涌现一批“文化传承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拉近邻里间的距离,桃源路社区在特殊节日都会组织开展相关社区邻里活动。如五月端午节,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志愿者、居民开展“驱蚊防疫”香囊手工制作、包粽子等,并为辖区内计生特扶家庭的9位计生特扶对象送去了慰问金和粽子。通过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传承文化历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