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写什么类型的教案,都要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师写教案之前是需要结合据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的,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关纸的游戏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2、告诉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0个正方形格子、20个萝卜、2个呼啦圈和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游戏
冬天到了,为了过冬小白兔要找很多的食物储存在家里,如果它们怕冷不出去找吃的就会饿肚子。小朋友,你知道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吗?(萝卜)小白兔走路的时候是怎么走的?(跳着走),小白兔找萝卜很辛苦,要走很远的山路,又要过桥,又要钻山洞。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只勤劳的小白兔,到山的那一边去找萝卜,好吗?
2、介绍游戏规则
分为男女两组,让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戴上小白兔的头饰,一路用跳的方式去找萝卜,要经过小桥钻过山洞才能找到萝卜,然后回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哪组小朋友找的萝卜最多它们的冬天就过得最舒服。
3、游戏开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游戏结束,总结游戏。
告诉幼儿我们要做一个勤劳的人,这样才不会饿肚子。
活动反思:
幼儿对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很感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极力的投入到角色中去,通过游戏幼儿知道做人的简单道理,要学会做一个勤劳的人,幼儿玩得和快乐。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2
游戏主题:蛋糕店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4、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5、进一步深化各个主题的内容,丰富各游戏,鼓励幼儿加强各角色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1、各种口味的蛋糕、面包玩具2、橡皮泥、工作服等第一次活动:
时间:20xx年6月8日(周五)下午指导要点: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2、幼儿自主开展,观察与指导重点:
(1)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3)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游戏后谈话,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在协商角色时已经能注意控制音量和男女搭配,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大部分幼儿能爱惜道具,材料,轻拿轻放。但部分幼儿还不会协调同伴间的纠纷。
推进:在下一次的游戏前,我将利用班级主页把故事及课件地址一起上传,请家长一起配合,使幼儿能熟悉地复述故事。由于课件中的故事角色对话语气、表情等特征比较明显,我想,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作用。
第二次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6月15日(周五)下午活动准备:大的点心盘(增添)指导要点:
1、教师结合上次开展的各角色游戏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妈咪爱&婴网_幼儿园_教案_频道
2、以谈话形式增强角色意识,强调要坚守“岗位”;并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
3、分配角色: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1)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情况,重点指导医院,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对待顾客有礼貌。
(2)鼓励各角色、各主题间的交往。
(3)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及时支持幼儿生成的新的主题。
5、游戏结束(1)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观察与推进:
观察:刚开始我为了让幼儿完整地把故事串联下来,想全班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下,但发现在回忆故事内容时,一些对话幼儿有些忘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印象,我先请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布置场地,再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并引导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讲述对话。最后再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以请小组长的形式)。幼儿全体表演时积极性很高,在头饰的吸引下很有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个别幼儿在戴上头饰以后,存在对文学作品不熟悉和不能与同伴相互配合进行表演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基本上能互相商量角色,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推进:幼儿商量角色时让幼儿学习自由组合,而不再请小组长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表演区,我也将这个故事头饰等道具展示的墙饰上,对幼儿的表演起到提示、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3
一、情况分析
小班后期,幼儿扮演角色的意识逐步加强,游戏中的主动性越发明显。如:常见幼儿喃喃自语,“我去买菜”“宝宝该起床了”。他们是那么投入,几乎完全沉浸在游戏情景中。但是,游戏中却常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公园,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蛋糕,一家子都去买蛋糕;有时人人都在烧菜,有时人人围着娃娃转……
说明
“一窝蜂”现象标志着大部分幼儿已进入“平行模仿性装扮”即平行游戏阶段。这种平行游戏,是游戏的社会化水平的初级形式,表明幼儿之间已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由独自游戏转向关注他人的言行、受他人他物的吸引,但尚没有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因此,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游戏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游戏水平的发展做些过渡准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游戏要求: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三、游戏准备
1、丰富幼儿有关主题的经验。
2、启发幼儿观察家庭生活,成人劳动(菜场、公园、汽车、医院等)
3、回忆讨论a、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b、成人社会的工作分工。
说明
游戏是幼儿反映生活的意愿性游戏。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反映出来的游戏行为就越生动。尤其小班对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却很少有目的地观察,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了解生活对游戏的开展无疑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找朋友-起玩,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玩什么?
(2)观察:角色分工是否出现?就分工问题是否出现商量行为?
(3)指导: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幼儿经过观察讨论得出:菜场里的营业员,有的是卖荤菜的,有的是卖蔬菜的。但是菜场游戏始终没有进展,没能同集体讨论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扮演送菜人:“送菜来喽!你们哪个营业员卖荤莱?哪个营业员卖蔬菜?”,以此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分工。又如娃娃家没有起色,教师可扮演妈妈同家庭成员商量:“谁烧饭?谁买菜?谁看娃娃?”,构筑起角色间分工协商的桥梁,帮助幼儿逐步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
说明
小班幼儿对成人依赖性大,当看到教师和他们一起,成为游戏的伙伴时格外兴奋。教师根据需要扮
演角色。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担任配角(客人、顾客等),但是必要时,也可担任游戏主角,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2、自主展??
重点观察角色分工是否能解决“一窝蜂”现象?是否有利于游戏情节发展?讨论谈话活动对幼儿有否帮助?对个别主题的鼓励是否带动其他主题?着重采用定点观察法。
说明
定点观察有利于教师对某一主题的系统追踪调查,详细把握幼儿游戏分工情况,便于检验要求的提出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谈话的深度是否有待进一步挖掘
3、自发交流
幼儿畅谈“我们的事情是怎么分着做的”。对有困难的孩子,可设置小阶梯帮助其进行表达。“你家里有谁?做了那些事?有没有分着做?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另外,鼓励已进行简单分工的主题,让该主题幼儿进行介绍,给全体幼儿一些具体的提示。
说明
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本班幼儿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活动准备】
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活动过程】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样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我的意愿协商分配主角(医生、护士、病人)。
3、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4、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必须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5、换主角,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6、游戏结束时,教师对服务好的医生、护士给予表扬。
活动反馈
经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景,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向忘记自我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经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幼儿经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目标基本完成。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能围绕主题,运用多种材料,提高幼儿围合拼搭、拼摆、延长的技能。
3、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分工合作,并能在游戏中友好相处。
4、通过这次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幼儿能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围合、拼搭、拼摆、延长的技能。
活动准备
用绿色塑胶垫布置场景;公园、围墙栅栏、小路的图片;各种结构材料、若干辅助材料(牙膏盒、一次性筷子、果冻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参观了公园,公园里都有什?
2、老师分别出示公园、小栅栏、小路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加深幼儿的记忆。
二、示范讲解。
1、如果小朋友是小小建筑师,你会建一个什么样的公园呢?你会为公园里添上哪些东西呢?
2、介绍此次建构的材料。
3、提出建构游戏的要求。
三、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建构。
2、老师指导幼儿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
3、让幼儿将搭好的物体摆放到指定的地方。
四、欣赏与评价
请幼儿一起欣赏建造好的公园,并说说为自己建造的公园里添了哪些东西。
教学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首先能对活动的内容感兴趣,能积极大胆地进行建构,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用一些辅助的材料建造小路、设置小栅栏、拼插各中大型玩具及设施,想象力丰富,布局较合理。个别幼儿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活动中老师应在引导幼儿建构的同时,提醒启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肯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要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以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有关纸的游戏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炒黄豆""山上有个木头人",并能边念边做动作。
2、乐意和同伴结对玩耍,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歌、铃鼓1个、圈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跟你们来玩几个民间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啊?
2、学习儿歌《炒黄豆》、《山上有个木头人》。
3、介绍游戏玩法。
?炒黄豆》:幼儿两两面对面站立、双手对握,尝试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成相背姿势。再翻180度,还原成相对站立姿势,直接翻360度,来个大翻身。
?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背对孩子,边敲铃鼓边说:"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幼儿排队轻轻走向老师,当教师说完后迅速回头的那一刻,幼儿及时停住做木头人。这样反复多次,直到第一名幼儿碰到老师。幼儿四处散开,教师开始抓幼儿,被抓到的幼儿来当说词人。
4、游戏反复进行。
附儿歌:
炒黄豆
炒,炒,炒黄豆,
炒好黄豆翻跟斗!
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
不许,
不许动,
动动就是老太婆,
不准动!不准笑!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