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范文网 >活动总结

科学光和影教案精选6篇

在一份优秀的教案中,我们需要对重难点做好深刻的分析,想必有不少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是会进行教案的写作的,下面是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学光和影教案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学光和影教案精选6篇

科学光和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桔子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根据桔字的颜色匹配,感知桔子的颜色差异。

3、尝试由外向里剥桔子,感知桔子和吃桔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桔子(桔色和绿色的)、一个布袋、桔色和绿色的软垫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出示袋子)瞧!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一猜来告诉大家。

(打开袋子)桔子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来交朋友了,每个小朋友拿一个桔子宝宝。2、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感知桔子。

(1)看:桔子宝宝穿着漂亮的外衣,看看你的桔子宝宝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外衣。(请幼儿说一说,认识桔黄色。)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桔子宝宝是圆圆的,有的桔子宝宝是绿色的,有的是桔黄色的。

桔子宝宝想回家了,桔子宝宝说:“我的家是和我的颜色一样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你的桔子宝宝是绿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颜色的?”“你的桔子宝宝是桔黄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颜色的?”

瞧!那边就是桔子宝宝的小家,快去帮桔子宝宝找家吧!找到家后就坐下来。 (2)摸:桔子宝宝真可爱,我们来摸一摸桔子宝宝,在摸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汇:软软的、有点粗糙的)

小结:桔子宝宝摸上去软软的,有点粗糙的。

(3)闻:桔子宝宝真香呀!我们一起来闻一闻,有没有闻到桔子香呀?

(4)尝一尝:桔子宝宝里面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的外衣脱了来看一看。

找到小肚萕,挖个小洞洞,脱下小外衣(一边念一边拨),来我们一起为桔子宝宝脱外衣吧。

分开来看看,和老师一样一瓣一瓣分开来,有多少瓣呀?(许多)原来桔子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把一瓣桔子举起来看看象什么?(月亮、小船……)说得真棒,奖励你把桔子吃了,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

科学光和影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四)活动结束。

三,活动延伸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科学光和影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交谈中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 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难点: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 2 2 4

3、认识比例:1: 2: 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1: 2: 2: 4

胶 洗 洗 水

水 手 洁

液 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 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

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教学反思

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画》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

科学光和影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眼睛的外形特征和简单功能。

2.在看看、说说、猜猜的过程中感受眼睛外形特征的多样性。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猜猜他是谁"ppt(包括教师的眼部特写、辨识度较高的几位幼儿的眼部特写)。

2.幼儿熟悉的几种动物的眼部特写ppt。

3.小镜子人手一面(活动前置于幼儿椅子下面)。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手拍拍》导入活动。

二、"猜猜他是谁",萌发幼儿观察眼睛的兴趣。

1.教师逐个放映几位幼儿眼部特写的画面,引导幼儿猜测。

★师:这里有一些亮眼睛的小朋友的照片,请你猜猜他是谁?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追问,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经验)。

2.展示教师眼睛部分的画面,请幼儿猜测是班上哪位教师的眼睛,提高观察活动的趣味性。

★小结: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独一无二的,看眼睛就能区分出每一个人。

二、观察眼睛,初步了解眼睛的外形特征和简单功能1.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

★师:你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请你拿出小镜子来看一看,然后说一说。(幼儿先自由交流,再个别讲述。)2.幼儿结合ppt再次集体感知眼睛的外形特征。

★小结:眼睛上面有睫毛,它能帮助我们遮挡灰尘;眼睛上面还有眼皮,眼皮会一睁一闭,保护眼睛;眼睛里面有眼球,眼球上有黑色的眼珠,眼珠会转动,它能让我们看到各个方向的东西。

3.观看外国人眼部照片的ppt,感知眼睛外形特征的多样性。

★师:我们都有一双黑色的眼睛,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眼睛?(逐幅播放ppt,引导幼儿感受、交流)三、扩展话题,了解动物的眼睛★师:除了人有眼睛,谁也有眼睛呢?

★师:(出示小动物眼睛部分ppt)请你猜一猜,它是谁?

★小结:眼睛是各种各样的。人有眼睛,动物也有眼睛。动物的眼睛也是多种多样的。

四、感受眼睛的作用。

1.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掌遮挡自己的眼睛,引发幼儿思考。

★师:眼睛有什么用呢?如果没有眼睛会怎么样?我们要怎样保护好眼睛呢?

2、游戏:《我的亮眼睛》

★教师出示红色(绿色)雪花片,请幼儿用眼睛到台下客人老师处找出和老师手上颜色一样的雪花片。

★小结:我们的眼睛真亮、真能干,能帮老师找到需要的雪花片,现在我们一起用这双亮亮的眼睛去后院里看一看、找一找什么东西是你最喜欢的!

科学光和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纸球反弹”是由于空气的流动产生的。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长颈瓶若干只、纸球若干

2、使用大型积木和图书搭建“资料室”一间。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纸团”引出课题。

指导语:小朋友,老师手上有许多的小纸团,想与小朋友来玩“吹纸团”的游戏,想玩吗?让我们每个人拿一个纸团吹吹试试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操作吹纸团,得出结论:被吹的纸团是向前跑的。)

二、教师提出进一步的疑问,出示细颈瓶,幼儿再次操作。

1、讨论:纸团会永远向前跑吗?结论:如果前方有障碍,纸团会停留在原位

2、幼儿用细颈瓶和小纸团进行第二次操作。

指导语:如果把小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会怎样?请你们再来试一试。

三、 确立纸球反弹的现象

指导语:有答案了吗?小纸团会向前跑吗?会跑进瓶子里去吗?

(结论:如果不倾斜瓶子,小纸团怎么也吹不进瓶子里)

四、查询资料,寻找纸球反弹的秘密

指导语: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去资料室找资料好吗?(查询资料,寻找答案)

五、活动结束:

绘制小实验

指导语:这个小实验好玩吗?我们一起把它用图示的方法画下来,告诉所有的小朋友好吗?

科学光和影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学会制作饭团。

2. 通过料理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丰富并且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能力。

3. 让孩子们把各种各样的气味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制作饭团的材料(饭和剪碎的海苔),食醋,香油,化妆品,肥皂,洗发精,彩色铅笔,蜡笔

教学具图片

■ 活动过程

[导入]

1. 体会各种各样的味道。

- 大家都知道什么味道?

- 问问这些东西(准备物)的气味。

- 它们是什么味儿呢?用语言或身体表达出来。

- 你最喜欢什么味儿?

[展开]

1. 谈谈你吃饭团的经历。

- 你吃过饭团吗?

- 在哪儿和谁一起吃的呢?

- 吃饭团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2. 准备好制作饭团的材料,研究一下制作顺序。

- 如果想要制作饭团,需要哪些材料呢?

- 是什么样的料理顺序呢?

3. 按照料理顺序制作饭团。

① 准备好饭和剪碎的海苔。

② 把上面提到的两种材料搅拌在一起。

③ 用手把搅拌均匀的饭团成球形。

tip> 如果想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饭团也可以放些蔬菜。(土豆,胡萝卜,南瓜) ->用锅炒一炒切好的蔬菜->把炒好的蔬菜放入饭里拌匀 ->放入盐和香油调味儿 ->把拌好的饭团成团儿

4. 观察活动纸。

你闻到了什么味儿?

把味道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5. 在活动纸上表现出香味儿。

① 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种香味儿。

② 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达出香味儿。

③ 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味道。

[结尾]

1. 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哥科学演讲稿7篇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5篇

科学课标心得体会7篇

教师科学培训心得体会5篇

读科学书的演讲稿8篇

科学营心得体会推荐8篇

小班科学教学总结8篇

科学教师的演讲稿8篇

榜样6榜样6心得体会精选6篇

廉租房向谁申请书精选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6689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